宋仁宗赵祯要册封赵曙为太子赵曙为什么会屡屡拒绝

3539

很多人都不了解 和 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近日随着《清平乐》热播,大宋文化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剧中出现的酱油人物赵宗实,熟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 的下一任 —— 赵曙。

image.png

赵曙小时候

宋英宗赵曙继位的过程看起来似乎很平稳,其实凶险无比,这种凶险恐怕只有当事人赵曙才能体会得到。 无子,朝中群臣纷纷上谏,要求宋仁宗赵祯选择宗室之子抚养,以防万一。赵祯于是下旨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名改名赵曙)带入宫中抚养。那年是景祐二年(1035年),赵祯才25岁,正是生儿育女的最好年华。估计赵祯当时肯定是被群臣气得吐血,明明年纪轻轻,有大把时间生养,却要去抱养别人的孩子。

宋仁宗是按什么标准去找其他宗室的孩子来抚养的呢?宋仁宗至少考虑的因素有两个:1.血缘要与他最相近的,且在辈分上应该比宋仁宗小一辈,即宋仁宗的侄子。2.这个宗室的孩子年纪要小,从小抚养,才能认宋仁宗为父,并隐瞒其身份。这种事情 在宋仁宗身上已经做了一次了,宋仁宗继位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李妃,只不过宋仁宗现在又对赵曙做同样的事情。

image.png

赵祯

宋仁宗的兄弟早亡,他只能从他父亲宋真宗赵恒的兄弟中找。赵恒排行第三,上面有两个哥哥 、赵元僖,下面有赵元份等6个弟弟。赵元佐当年曾因发疯被废,他的 一辈都是成年人,赵元僖没有后代。所以只能按顺序从赵恒排行第四的弟弟赵元份这一脉中寻找,正好这一脉中赵元份次子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曙年纪正合适。就这样,赵曙成了宋仁宗心目中最佳的人选。史料中记载,赵曙在出生时,有红光照遍居室,甚至有人看见黄龙在红光中游动,于是有人猜测这是宋仁宗选择赵曙的原因。这种说法更像是赵曙当了皇帝之后才会产生的无稽之谈。

image.png

赵祯

先看一下赵曙入宫的这些时间点:

1.景祐二年(1035年),赵曙被接入宫中,由曹皇后抚养;

2.宝元二年(1039年),宋仁宗的亲生儿子豫王赵昕出生,赵曙又被送出宫。

3.庆历三年(1043年)正月,宋仁宗三子赵曦夭折,到后宋仁宗再无儿子。

4.嘉祐三年(1058年)6月, 、 等人向仁宗提立皇太子的事情,宋仁宗拒绝并透露后宫有怀孕,不过后来生下的是女孩,这是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孩子。

image.png

赵祯

5.嘉祐四年(1059年),赵曙的父亲赵允让去世。

6.嘉祐六年(1061年),朝中群臣又要求宋仁宗册立皇储,朝廷数次任命赵曙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等官职,赵曙均以服丧为由上奏推辞。

7.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宋仁宗下诏正式将赵曙册封为皇子,听到诏命 曙称病推辞。朝中群臣纷纷劝诫,赵曙仍然不答应,连上十几道奏疏请辞。后来,朝中群臣竟亲自到赵曙家中拥赵曙入皇宫。赵曙才勉为其难答应下来,却让人看住他的房屋,声称等宋仁宗 嗣后再回来居住。八月初四,赵曙正式被立为皇子

8.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仁宗病逝,赵曙继位,史称宋英宗。

image.png

赵祯

对于赵曙而言,这犹如天下掉下馅饼,当皇帝又有谁会不愿意呢?第一次被送入宫由曹皇后抚养了4年时间,宋仁宗次子出生后,赵曙又被送出宫。赵曙当时还是个幼儿,不懂其凶险,当然还不知道他已经牵扯到一场政治斗争中。庆历三年(1043年)到嘉祐三年(1058年)这将近16年的时间里,朝中群臣虽急于让宋仁宗立太子,但这期间宋仁宗的后宫有过几次生育,不过生的都是女儿。嘉祐四年(1059年),宋仁宗第十一皇女出生,以韩琦、包拯等人的性格,恐怕已经有意让宋仁宗立赵曙为太子。不过,赵曙的父亲赵允也在当年去世,赵曙必须守丧三年。

image.png

赵祯

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病重,朝中群臣再次立太子之事,宋仁宗不得已,封赵曙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等官职。其实朝廷此举大有试探之意,可能担心赵曙拒绝册封太子,如果赵曙接受这些官职,那么接下来宋仁宗再册封赵曙为太子,赵曙就 拒绝了。赵曙当时守丧期未满,朝中群臣却 ,可见当时宋仁宗的病情并不乐观。赵曙以服丧为由上奏推辞这些官职,其原因是一则在守丧期间接受官职实属不孝,二则赵曙心中可能明白宋仁宗在封他各种官职后会封他为太子,只是赵曙心中并不愿意。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赵曙守丧三年期满,宋仁宗就册立赵曙为太子,赵曙仍然拒绝,直到朝中群臣去他的住处请他入宫,他才勉强同意。当皇帝是件好事,赵曙为什么会屡屡拒绝呢?如果说赵曙心中一点都不情愿当皇帝,我想可能性不大,但收益和风险都是并存的,赵曙考虑的是这种好事掉到他头上时,他会不会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或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image.png

朝中群臣

1.名分未定,恐再生变。赵曙入宫并非宋仁宗所愿,而是情非得已。赵曙第一次入宫时年幼,不知道其入宫的目的,长大之后就明白自己当初入宫是当备胎的。虽然有继承大统的诱惑,但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最重要是赵曙如果再次入宫,则会卷入到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赵曙在宫中却没有任何权势。赵曙明白,即便他入宫当太子,宋仁宗及朝中群臣对他仍有杀生予夺的权力。一旦他的行为稍有不合适,或有更好的替代者,他随时会被取代。日后,赵曙当了皇帝,大权仍在曹皇后手中。曹皇后垂帘听政,赵曙仍然只是个傀儡,时刻小心谨慎,以免自己被废,否则届时甚至会连性命都无法保全。

image.png

宋仁宗和曹皇后

2.在古代谦逊是种美德。赵曙如果一开始就接受朝廷册封的各种官职,或接受册封太子, 之下,反倒显得为人浮夸、骄傲,会被宋仁宗及朝中群臣所不喜。不管赵曙心中怎么想,表面上赵曙必须表现出谦逊的态度,要懂得辞让。当朝中群臣拥赵曙入宫时,赵曙仍然辞让,最终才表现出不得已接受的样子。

3.古人是非常讲究孝道的。赵曙第一次入宫时年幼,待日后被封为太子,他将会认宋仁宗为父,自己的父亲只能称之为皇伯父。只是这种行为是经赵曙的父亲赵允让同意并做主的,这并不违孝道。嘉祐七年(1062年)时,赵曙的父亲赵允让已经去世,如果他草率入宫,等于自己去认宋仁宗为父,称自己的父亲为伯父,这就是背叛祖宗的行为了。即便赵曙当了皇帝,也将留下骂名,后人会认为赵曙为了当皇帝,连祖宗都不要了。简单地讲,认别人为父这种事情,如果由自己的长辈做主,不违孝道,如果自作主张,则违反孝道。赵曙继位之后,围绕着赵曙的生父的皇考问题而展开的“濮议”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濮议”过程中,赵曙也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父亲赵允让为皇考。

image.png

曹皇后

赵曙表面上虽是辞让太子之位,其实是有着不得不辞让的理由,反倒是草率接受才是鲁莽的。当宋仁宗和朝中群臣选定赵曙时,就算赵曙辞让,宋仁宗也不大可能因赵曙辞让而重新选择别人,皇帝之位可不是可以随便让来让去的,否则朝廷岂不沦为天下人的笑柄?这恰恰是赵曙心中也明白的道理:再怎么辞让,朝廷也不可能选择别人。宋仁宗和朝中群臣能做的就是力劝甚至逼迫赵曙接受太子之位,赵曙则只需要选择在恰当的时候做出不得已接受的姿势,就可以保持自己良好的声誉,坐上太子之位。一旦日后有变故,赵曙这种谦逊的做法也是明哲保身的。

image.png

曹皇后

所以,赵曙屡屡拒绝太子之位,确实是有孝顺的因素,但却不是因为无奈,而是充满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辛宪英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为何被称作才女?

辛宪英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为何被称作才女?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简介他是怎么死的?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简介他是怎么死的?

清朝大员进京后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寓庙而居

清朝大员进京后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寓庙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