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政大臣往往没有好下场,为何诸葛亮能善终?

2849

在古代一直被视为人臣典范,在当今也是受人敬仰的道德楷模,且不说演义对其的追捧是否太过,但就看正史中的 也是一位出将入相的千古奇才,他的能力自然不必说,更为重要的是其人品。在 去世后,他的实力和声望已经无人能比,若是他真想一脚踢开 ,也是有很大的胜算的,但他却从未有过如此想法,反而是鞠躬尽瘁,最后命洒沙场。不妨设想一下,假使他真要篡汉自立,其实还有这三位他搞不定,最后一位他最为忌惮。

第一位:刘禅。演义中的他似乎非常地懦弱、愚笨以及昏庸,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虽没有父亲刘备那样的英雄气概,但说他大智若愚并不为过。在刘备去世后,整个朝廷上下没有一人能够与诸葛亮的实力抗衡,所以这时他选择了信任,他发布诏书说''政由 '',正是他的用人不疑这才换来了孔明的誓死效忠。

历史上作为辅政大臣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就比如前朝的 ,这说明作为 在内心里还是时刻提防着权臣的,孔明最终能够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德行高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禅的用人不疑,他若是不相信孔明,在背后搞小动作夺权,最后必定是鱼死网破,谁都留不下好名声,蜀汉也会因此而衰微。可见刘禅也有着父亲那般识大局的本领,这才能够与孔明和谐相处,但一旦孔明有异心,必然也是会遭到他的拼死反抗。

第二位: 。虽然刘备同他的感情并没有像关、张那么深厚,也没有那么受重用,但他的忠心早在当年的长坂坡前已经接受了考验,随着关、张等人的相继去世,他已经是蜀汉军中最有威望的老将了,若诸葛亮真动了篡逆的心思,军界中首先跳出来反对的必定是赵云,而以他的声望必定是一呼百应。

image.png

第三位:魏延。从默默无闻一下子成为汉中太守,他的成长速度惊人,同时也是因为刘备十分看中他的能力,所以才刻意提拔他,为此还不惜伤了和 的感情,这么做就是为了培植年轻一代的心腹以便在未来辅佐自己的儿子刘禅。而魏延后来经略汉中十余年,战功赫赫,成功将曹魏阻挡于国门之外。

作为刘备最为器重的 ,他对刘家政权是绝对忠心的,而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也没那么好,北伐的时候又屡次献计不被采纳,所以他必定也是非常反对诸葛亮造反的,而他在汉中经营了那么多年,从后来他兵败后拼命往汉中跑也可看出他在那里已经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若是他趁机割据汉中,诸葛亮也只是得了一个不完整的蜀汉,就像当年 和 的关系一样,而魏延为了对抗他,必定会结交曹魏,这就意味着蜀中门户已为曹魏打开,这是非常危险的,也就是说他即使 成功,反而会更快地被曹魏所消灭,那这还不如以丞相之名行天子之实呢。

image.png

结语:妄谈古人其实是对古人的不敬,所以笔者只是做了一个假设,其实不管孔明有没有那个实力打败这些对手最终实现自立为君,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一生中都从未动过这样的念头。所以 劝其加九锡时,才被其严词拒绝,若他真有想法,早就和这位朝廷二号重臣同流合污了,因为一旦得到了以李严为代表益州豪族支持,他篡位成功几率是非常大的,可他并没有这么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夏朝经济:或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夏朝经济:或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公孙瓒手下的三大名将,后来结局分别如何?

公孙瓒手下的三大名将,后来结局分别如何?

古代攻城那么的危险士兵们为何还心甘情愿的去送死

古代攻城那么的危险士兵们为何还心甘情愿的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