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晟:守护边境的良将,一生风光结局凄惨

846

发布:2024-04-02 21:33:12  来自 纨绔の少年 觅知友会员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光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自唐天宝年以来, ,农民起义,叛军造反,似乎每天都在发生。在这持续了百年的混乱局面中,成就了一批将领,例如 、 、 等人,这些人对于平定 ,收复 和地方藩镇割据所占领的土地起了重要的贡献。成了一方 。

而另一边 , 等叛军虽然留下了不好的名声,但是好歹生前也曾占据过大唐的半壁江山,也算是风光了一把。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将领,一会是叛军,一会是唐军,在这其中举棋不定。而最后正是这些优柔寡断的做法引来了杀生之祸,即使他生前是一名猛将。此人便是张光晟,生前是大将军王思礼门下的一员猛将,曾深受其重用,并且还是边境护国的一员良将,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他后来却投靠叛军,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image.png

张光晟的风光皆因王思礼而起。在公元756年,王思礼和唐朝名将哥舒翰同为押衙,并且镇守要地潼关。同年叛军攻打潼关,哥舒翰和王思礼出兵迎战,但是他们却中了叛军埋伏,几近 ,哥舒翰也因此被俘。

王思礼本应该也会被俘虏的,但是正是由于张光晟的出现才避免了这个局面。史料记载,张光晟原本只是王思礼手下的一名 ,并且参与了此次战斗。当王思礼中箭不能够行动,眼看就要被俘虏时,张光晟出现了,他将王思礼坐上了他的马,王思礼这才脱离了险境。

但并不是说王思礼后来就直接提拔张光晟了,有趣的是,当王思礼询问他是何人时,张光晟并没有告诉他,而是默默的走掉了。但是王思礼却也借此记下了他的容貌。在那之后,王思礼官至河东节度使,掌握重权,并且在这期间一直在询问张光晟的下落。

出现另一个转机的任务是王思礼麾下的代州刺史辛云京。辛云京在他麾下的这段时间内,犯了一些错误,而他的手下为了顶替他便在王思礼身边诋毁他,王思礼本来就对他有点意见,经过这么一说,更为恼怒,扬言要杀了他。

而张光晟此时便在辛云京手下,他知道辛云京是受到诋毁的,为了不使他含冤而死,他便主动向王思礼表明身份,并且为辛云京求情。

救命恩人说的话自然要听,他便爽快的饶了辛云京,并且和他结为兄弟,大肆封赏,提拔他当兵马使。一年后王思礼也病逝了,辛云京顶替他成了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也没有忘恩负义,将他提拔为代州刺史。

在那之后,可谓是张光晟最为高光的时刻,他在边境勇猛作战,屡次击败前来进犯大唐的回纥,保住了大唐的边境,被称为护国良将,并且深受 宗的赏识,而他也官至单于都护,成了边境大臣。

image.png

但是转机便出现在两年后。地方上的泾原镇发动了泾原兵变,并且势不可挡攻入长安, 仓皇出逃到燕地,张光晟当时受到叛军胁迫,并且见识到叛军力量的强大,便投靠了当时叛军所拥护的朱泚。殊不知,这正是他死亡的伏笔。

唐德宗逃到燕地后,便着手展开了行动,他任命李晟作为大将军讨伐朱泚,而朱泚作为一个叛军首领,不仅是百姓还是收编至他军队的俘虏,都不拥护他,在李晟打过来时,大部分的士兵便倒戈相向,朱泚的势力逐渐倒塌。

而张光晟又意识到了朱泚会失败,便暗中联系李晟,充当内应,他为朱泚分析形势利弊,劝他离开长安,而朱泚也照做了,就这样,李晟便轻易的攻入了长安城。

张光晟原本以为在战乱频繁且受屈于形势经常发生叛变的的中唐时期, 会理解他的举措,更何况他在以前屡建奇功,并且他在这次李晟讨伐朱泚的战役中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认为皇帝会饶过他。

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投降李晟之后,李晟便重用他,此举引发了将士们的不满,认为自己在战场上杀敌还不如一个叛徒,将士们对他意见很大,而李晟没办法只好将他交给唐德宗处理。

唐德宗对他的这种墙头草作风十分不满,并且认为应该重惩叛徒来 ,便下令将他处死。而张光晟在临死说了句: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为事情要做就要做到底,不要中途变主意,表达了他对于自己一会投靠叛军,一会又投降的行为的后悔。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一不做二不休",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一代名将结局如此悲剧,也不由得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清军入关之后统治者为何将武圣岳飞换成了关羽

清军入关之后统治者为何将武圣岳飞换成了关羽

盘点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将五大名将的结局如何?

盘点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将五大名将的结局如何?

南宋北伐百姓为什么会反过来协助金国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南宋北伐百姓为什么会反过来协助金国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