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手下最重要的大臣,没有战绩为何稳居高位?

2443

发布:2024-04-01 17:33:26  来自 朴氏哇哈哈 觅知友会员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 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天祐五年(908年)五月十七日, 杀掉张颢,独掌淮南左右牙军兵权,成为这个割据藩镇事实上的统治者。与杨行密集团大多数骁勇武夫不同,徐温并不以“武勇”闻名。在杨行密早年创业团队“三十六英雄”中,“独温未尝有战功”。

没有战功的徐温却一路升迁,原因在于他长于谋略。龙纪元年(889年),杨行密攻破宣州,“诸将争取金帛”,只有徐温占据粮仓,“为粥以食饿者”。徐温的做法与秦末 入关中, 不取财货宝物,独取天下图籍如出一辙。 在注《通鉴》中说,“徐温之远略已见于此矣”。

在杨行密集团中,徐温一直是距离藩帅很近的亲军将领。乾宁二年(895年),徐温“又从平濠、泗有功,授随身都知兵马使、检校 ”,所谓“随身”,是指其职责为跟随在藩帅左右以护卫安全,而都知兵马使则已经是统军之将的资历了。

image.png

在很多军事行动中,徐温的谋略往往起到关键作用。譬如,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发兵攻 ,手下军吏“欲以巨舰运粮”。徐温反对说:“运路久不行,葭苇堙塞,请用小艇,庶几易通。”大军抵达宿州之时,赶上连绵不绝的大雨,“重载不能进,士有饥色,而小艇先至”。这件事令杨行密非常赏识徐温,“始与议军事”。

天复三年(903年)八月,安仁义据润州叛杨行密,杨行密先派王茂章进攻润州,未能取胜,后又派徐温增援。徐温军“尽易新制衣服旗帜,悉用旧者”,换成王茂章军的军服、旗帜。安仁义不知对方援兵已至,出城作战,被击败。这几次出奇制胜以后,徐温引起杨行密重视。

正因为出色的军政谋略,徐温渐为杨行密重用,成为身边心腹重臣。杨行密病重之时,徐温已经是淮南道的右衙都指挥使。在杨行密立储犹疑之际,徐温与张颢又出面力挺 。尤其是徐温,在天祐二年,杨行密病重期间,杨渥奉命出镇宣州。临行之前,徐温对杨渥说:

公有病,而令嫡嗣出外,必奸臣为之,不可不防。他日有征召,非王令某手书,非某之使,幸勿应命也!

image.png

杨渥奉命出镇宣州,并非是杨行密不打算让他接班,更多的可能是杨行密希望杨渥掌控宣州这个战略要地,稳定局势。然而,杨渥可能并不理解父亲的用意。徐温在此时以“必奸臣为之”为说辞,意在拉拢杨渥,赢得信任。

杨渥继位之后,徐温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当然,杨渥也不是酒囊饭袋,他建立“东院马军”,目的就是制衡左右牙军。最终,君臣权斗导致了杨渥的丧命。

在弑杀杨渥这件事上,徐温的表现又很精明。当徐温与张颢谋弑杨渥到时候,徐温说:“参用左、右牙兵,心必不一;不若独用吾兵。”张颢哪里会把此事全交给徐温办呢,自然不同意。于是徐温就说:“然则独用公兵。”

徐温的右衙军没有参与弑杀杨渥,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后来,张颢图谋自立失败, 王位由 继承。徐温又借机杀掉张颢,将当初弑君之罪全部归之于他,世人都以为徐温真是清清白白的。

杀掉张颢之后,徐温独掌左右衙军权,看上去 。但是,徐温的地位并不巩固,与杨行密共同创业的元老勋旧大多握有重兵,镇守一方。如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等人分别部署在庐州、歙州、宣州、常州等地,威胁着徐温的地位。

在元老诸将中,庐州老兄弟李遇是对徐温最不买账的一个。李遇从杨行密起兵,累功授常州刺史,后迁宣州观察使,他对徐温掌权尤为不满,常说:“徐温何人,吾所未识。”徐温要想立威,首先就要动李遇。

徐温以吴王杨隆演的名义,召李遇入朝觐见。如果李遇不来,徐温就以叛逆之罪治之。果然,李遇就是抗命不从。徐温于是调动昇州、润州、池州、歙州四州大军,派都指挥柴再用为帅,徐知诰为副,进攻宣州,李遇兵败投降,被斩首且夷其族。

杀掉了李遇之后,徐温的威严才真正建立起来,“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刘威、陶雅这些元勋旧臣,从此放弃与徐温争权的念头,满足于做一方节帅。徐温对他们也采用拉拢办法,礼遇诸将,结以恩信,优加官爵,使他们 。

从此,徐温完全控制了政权,朝中无人再敢对他异议,吴王杨隆演更是安心做傀儡,徐温成为杨吴政权实际上的统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五虎上将最惨的一个人是谁?全家百余人都被杀

五虎上将最惨的一个人是谁?全家百余人都被杀

一代法家大师韩非有什么能力?为何师出同门的李斯要害死他?

一代法家大师韩非有什么能力?为何师出同门的李斯要害死他?

慈禧当初将实权交给光绪的话清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慈禧当初将实权交给光绪的话清朝又会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