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逸事]土匪在哪里?

3218

发布:2021-11-21 16:48:38  来自 森里伊人 觅知友会员

搜山
  
  明朝万历年间,陕北莽头山出了一伙诡异的土匪,这伙土匪不仅凶悍,而且来无踪去无影。据说土匪首领牛黑子会妖术,他念动咒语时能让上万喽瞬间遁形。
  
  宜川县紧挨着莽头山,牛黑子一伙经常袭击那儿。宜川兵微将寡,打不过牛黑子,知县梁荣便向延安府求救。延安府几次派重兵去莽头山围剿,都因找不到土匪无果而终。无奈之下,梁荣只好招募本县壮丁,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民团。这法子很管用,民团虽不能消灭土匪,却可固守城池,保宜川平安。
  
  朝廷怕牛黑子一伙发展壮大,就派大将军杨定国出马,领兵去莽头山剿匪。这杨定国南征北战几十年,屡立奇功威震四方。
  
  来到宜川后,杨定国发现当地民团毫无战斗力,便向梁荣询问民团的训练情况。梁荣说团丁们都是庄稼汉出身,所以操练了两年多,各方面还是没法跟官军比。听了这话,杨定国捻着胡须,好半天没吭声。
  
  次日一早,杨定国让梁荣做向导,亲自率领大军杀向莽头山。为了搜索土匪行踪,杨定国还带了三只嗅觉灵敏的猎狗。
  
  莽头山绵延数百里,再加上林木茂盛,想找出精心躲藏的流寇确实很难。关键时刻,那些猎狗派上了大用场。
  
  临近中午,三只猎狗突然伸长脖子,冲北面的一座山岗狂吠不止。杨定国放眼望去,见山岗上旌旗林立人头攒动,很显然,土匪们就在那儿。杨定国大喜,立刻率军朝山岗猛扑。可是,等官兵爬上山岗,却连根土匪毛都没逮到。咦,满山的土匪,一下子跑到哪里去了呢?正当杨定国困惑不已时,三只猎狗又冲西面的山岗狂吠起来,原来,土匪们在那儿出现了。官军只得掉转方向,朝西面山岗进攻。可赶到那儿才发现,土匪们又神秘失踪了!见此光景,杨定国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杨定国不信妖术之说,他怀疑牛黑子故意跟官军玩捉迷藏。于是,杨定国下令,让三只猎狗从三个方向搜索土匪的足迹。
  
  没过多久,其中一只猎狗嗅出了土匪的气味,杨定国率军跟着猎狗一路猛追。途中官兵发现许多丢弃的刀枪和粮草,还有不少新鲜的马粪,这说明牛黑子一伙正在转移。杨定国命令官军加快步伐,务必在天黑前把土匪撵上。
  
  然而,追了约摸百余里,土匪的痕迹突然消失,仿佛瞬间蒸发了一般。就在这当儿,猎狗忽然停住,它们毛发直竖,一边狂吠一边往后退。瞧这样子,好像前面有可怕的瘟神。养狗的军士再三呵斥,但猎狗们仍夹紧尾巴不肯前进。杨定国仔细观察四周,并没发现任何异样。奇怪,这是咋回事呢?
  
  此时,梁荣在一旁提醒道:“听说牛黑子会遁形术,这是土匪们神出鬼没的原因。”
  
  杨定国凝神细想,然后在猎狗开始退缩的地方蹲下身,抓起了一把泥土。他把泥土凑到鼻间嗅了嗅,顿时双眉紧锁。
  
  略一思忖后杨定国下令:“停止追击,全军返回!”
  
  盘问
  
  回到宜川城,杨定国拿出一把土匪丢弃的战刀,对养狗的军士悄悄吩咐了几句。那军士接过战刀,先让猎犬嗅了嗅,然后牵着它出去了。
  
  掌灯时分,养狗的军士回来了,他兴奋地向杨定国禀报:“果不出将军所料,那人就住在本县……”
  
  杨定国点点头,嘱咐养狗的军士不要声张。
  
  当晚,梁荣在县衙设宴慰劳杨定国。酒过三巡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沉闷的虎啸,震得窗户纸瑟瑟发抖。
  
  杨定国吃了一惊,冲梁荣疑惑地问:“县城里咋会有虎啸?”
  
  梁荣赶忙解释:“猎户张大贵捕获了一只老虎,下官想用虎皮做身袍子,就花钱买下了这只虎。因为眼下老虎还比较瘦,毛皮不够光鲜,我暂时把它养起来,打算等养肥些再杀。”
  
  杨定国听完,呵呵笑道:“我整整二十年没看见活老虎了,等会要好好去观赏一番。”
  
  饭后,杨定国请梁荣带路,兴冲冲来到了虎笼前。铁笼里关着一只健硕的大老虎,它静静地趴在干草上,冲着杨定国等人虎视眈眈。
  
  杨定国绕铁笼转了一圈,然后问梁荣:“梁知县,可否想想办法,让老虎站起来?”
  
  梁荣找来饲养老虎的仆人,将杨定国的意思告诉了他。那仆人立即提来一只活兔,挂在铁笼的栅栏上。兔子惊恐的挣扎引起了老虎的食欲,它腾地站了起来。这当儿,杨定国仔细打量老虎趴过的地方,等到看清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传闻逸事]戏语破天机
    乾隆年间的一天夜里,山东泰安的胡知府收到了一封密信。这信是他的顶头上司王巡抚差人星夜送来的。待他读完之后,不由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乾隆皇帝要东巡祭祀泰山,王
  • [传闻逸事]鸽哨传奇
    奇人嘉庆年间,京城有个叫福铎的八旗子弟,为了玩鸽子,几乎散尽家财。不过,他也玩出了水平,尤其在鸽哨方面,造诣无人能及。前些日子,福铎费了好大的劲,买到了一对
  • [传闻逸事]明争暗斗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一直没有册立皇后。为了争夺后宫尊位,司马炎的妃子们老是在明争暗斗。皇帝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时时在留心观察,看谁适合当皇后。终于有一天
  • [幽默故事]谁是老公的情人
    马丽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她听说老公找了情人。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但那女的究竟是谁,谁也没说清。马丽就把传闻中的三个女人请到家里搓麻将。这天晚上,三个女人如约
  • 小鬼阿獠
    (一)十五年前的冬季,我去九江的姑婆家做客,姑婆住在西苑。那时西苑还是一片老房子,巷陌深深,地上铺着石板,斜挑檐的人家门楣上,经常可以看到古旧的铜镜。我姑婆
  • 心魔
    有一个可怕的地方教阎罗口,哪里的治安特别差。在大天白日就有土匪出没。哪个有钱人,走到此处那就是到了阎罗殿入口。有个叫王明友的人,有二十多岁。为人极其胆小。不
  • [传闻轶事]吃馒头
    初招伙计安宜城内有个富商,人称李大东家。他名下有两大产业,其分号遍布全城,一是当铺,二是粮庄。李大东家手腕毒辣铁石心肠,在当铺经营上是锱铢必较,落井下石;在
  • 吸血鬼新娘
    今天,是城南田家小姐田秀珠出嫁的日子,她要嫁的是城北的苏家。田家是城南出了名的注重名声的,因此田家小姐从小就被教导要遵守三从四德。不料,迎亲队伍在半路上遇到
  • [传闻轶事]鹌鹑计
    顺治年间,有个叫李若琳的官员,因结党营私被革职,回了老家。没了京城的庇护,李若琳终日胆战心惊,他怕的是什么呢?原来当年,朝廷颁布《剃发诏令》,引发了汉人的激
  • [传奇故事]围楼御匪
    这天,还没吃午饭,苗王爷就“咯咯”地打起了饱嗝。这已成为怪疾,他每次遇事就打嗝,事越难办,嗝打得越厉害。那到底他又遇啥难事了呢?原来,是土匪要来攻打姑娘寨了
  • [阿P幽默]经济头脑
    这几天,阿P很郁闷,为什么呢?因为小兰整天埋怨他没有经济头脑,不会赚大钱,阿P听多了也来气,于是和小兰大吵了一架,吵到最后,小兰回了娘家。阿P憋了几天闷气,决定出去散散心。这天,阿P坐车来到了旅游名城燕都市,经过一家名叫绿荫的宾馆。这宾馆门边挂着“转让
  • 网吧老板也太帅了!
    一群孩子过生日,来到一个酒家,一个女服务员把他们安排在靠门的一张桌子上,他们却嫌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一个劲要换。服务员没办法,又给他们找了一个靠窗的,他们却又嫌风太大。服务员看看再没有空桌子了,说:“实在对不住,现在不能再换了。”小胖子生气了,说:“你们
  • [幽默故事]秀才、和尚、村妇——过桥
    秀才、和尚和一位村妇,同时来到一座小桥边,因桥太小,只能一人一过,但三个人都争着要第一个过,谁也不肯相让。那秀才自以为满腹经纶,就提议说:“我们就以眼前的桥和河,作一首诗,谁的诗最厉害,谁就先过,你们说好不好?”和尚听了,点头说好。秀才问那村妇
  • [传闻逸事]真人不露相
    民国时候,东北夹皮沟一带,屯子里会时不时地闯来成群结队的野猪,不是拱了这家的栅栏,就是毁了那户的庄稼。大伙儿十分头疼,可又拿这些畜生没办法。于是,有个人就在自家门口挖陷阱,终于逮到一头野猪之后,就把它用绳子捆起来,吊在门口猛抽猛打,还嫌不解恨,最后硬是
  • [新传说]三十五年一句话
    俗话说“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芸芸众生中,总有一些人与众不同。有一对老夫妇便是两个特别之人,被人称为“犟公犟婆”。“犟婆”本来会说话,可她犟得三十五年不说一句话;“犟公”犟得三十五年努力干一件事—让老婆开口说话。老两口这事,说来可话长。
  • [幽默故事]阿P赎手机
    阿P有个朋友在电视台工作,前几日到家里来玩,把手机忘在阿P家了,说好了今天来取。这会儿,阿P在家等着朋友来,正无聊时,他把朋友的手机拿在手里把玩,朋友的手机是新买的,外形漂亮,功能也多,阿P看着心里就痒痒,想着自己那个旧手机用了好几年了,也该去换个新的了。
  • 关心朋友的经典温馨短信
    ,我想你了!把酒言欢不见你,心里多了一份愁;谈天说地不见你,心里多了一份念。愿你如春天晴朗,如夏天火热,万事安好!认识你不论是中的插曲,还是永久的知已,我都会,当老去不再时,这段旋律会滋润我生命的根须,认识你
  • [情节故事]惊魂两分钟
    初初这人,电影学院毕业后,在影视圈打拼了好几年,一次大奖也没得过。和很多优秀演员一样,初初也非常想获一次大奖,众人瞩目的奖杯可是对一名演员艺术成就的肯定啊!前不久,一个著名制片人给初初介绍了一部新戏,剧本不错,而且跟她演对手戏的男一号是一个最近非常走红
  • [阿P幽默]阿P做好事
    阿P最近在一家宾馆当保安,由于他工作认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这下阿P的感觉好极了,无论大事小事、分内事分外事他都抢着干,成了单位里的服务明星。这天中午,阿P正在值班,他忽然听到大堂东侧有人喊:“救命,救命!绑架,绑架!”阿P一个激灵,拔出电警棍冲了过去:“
  • [海外故事]再美丽一次
    约翰在小巷开了个修鞋铺,这天晚上,他正要收摊,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提着双红皮鞋走过来,女孩的身影在路灯下一晃一晃的,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女孩走到铺子门口,急切地问约翰:“师傅,还修鞋吗?”约翰说:“很抱歉,已经很晚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带回家修,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