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沿海渔业的最后晚霞

4162

发布:2021-06-21 01:28:40  来自 我叫叶良辰 觅知友会员

台湾东部沿海,因为海床陡降,一股高温、高盐、清澈、流速快,被称为“黑潮”的洋流得以靠岸。“黑潮”正式名称为“北赤道洋流”,其主流从台湾尾擦切台湾东部海岸北上,支流穿入台湾海峡。她释放出的热能与沿岸潮水交互作用形成多样温度阶梯,提供了多种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要件。一些随着黑潮往返的洄游性鱼类如飞鱼、鬼头刀、鲭鱼等都会大量在此聚集,为台湾带来丰盛的渔产,更吸引着鲸豚的到访;而黑潮和台湾陆地交会之后所产生的涌升流更为台湾海岸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物质,也孕育出台湾东部海底多样缤纷的珊瑚世界。

台湾沿海渔业的最后晚霞 大约五、六十年前吧,那是沿海渔业意气风发的年代,是传说中开船不小心都会撞到鱼的富庶年代,那时一个渔季分红,强过岸上许多行业。那个年代要当个海脚,可是过年过节要提着阉鸡屡屡到船主家拜托请求才能得到上船的机会。

廖鸿基“逃往”海上的那一年,台湾沿海渔业却已接近尾声。他的船长对他说:“走不识路啊,走讨海这途。”这不识路的选择,却也让他得以赶上夕阳看见最后的晚霞。

无论在哪个年代,大海对讨海人的考验是一样的,晕船、呕吐,死死去,然后活转过来,才能握住大海的入场券。“海洋无可预约,但值得期待。”讨海人搏风斗浪,赚的是“天公钱”,每一趟出航,谁也无法预知结果,所以讨海人必须学会承受不自主的命运,学会等待、落空、失望,或者学会如何承受难堪的狂喜,不断在希望与绝望、零与无穷之间摆荡。

在无可泊靠的摇晃中,讨海人习得一套与大海相处的本领。老讨海人说,开船要“就她”——迁就船只,迁就风,迁就海潮;他们比陆上人对天候更敏感,依靠着一种生存直觉,懂得适时逃回陆地;经验丰富的讨海人心底都有一张自己的海图,以及一个海洋时间钟:“晓得在春寒节气拖钓齿鲣,在春末夏初捕抓鱰鱼,接着是鲭鱼、鰆鱼、赤尾……年尾,顶着东北季风镖猎丁挽、旗鱼。那是随着鱼类汛季、随着潮流节奏的海上耕耘;那是在取舍间与海洋有着一定默契协调的渔捞,没有巧取豪夺、没有一网打尽。”

船上有一套自成系统的语言:讨海人总是笼统随便地就为某种鱼取个别号,却比正式的名称更贴切,连岸上的鱼贩也跟着叫起鱼的新名字;他们用精简明白的用语进行沟通……甚至结绳都要求快速、坚固,而且随时可以松解。渔事作业中许多情形是力量和时间的竞争,简洁有力的表达和简单的操作是保护生命或渔获的必要。

在使用传统渔法的讨海人身上,人与大鱼的搏斗,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公平对决。传承至今的原始渔法——镖旗鱼、镖丁挽,镖手必须要有好眼力,在全然动态的世界里翻寻异常的动静;还要讲究镖鱼船上的整体默契、猎者的精神、猎者的意志。这是只出现在黑潮流域的传统渔猎。

而这一切都将随着台湾沿海鱼类资源的枯竭而消失不复见。早在1998年的作品《漂流监狱》中,廖鸿基就分析过鱼类资源枯竭的原因:以逸待劳的定置渔场的兴起,大型拖、围网渔船毫无节制的捕捞,陆域污染扩及海域……在那个鲸豚与渔获还被认为互相冲突的年代,他看着一年少过一年的渔获量,不禁想到:海豚一定也吃不饱。如一位老船长讲的“平平拢是佇海底讨食(同样在海上讨生活)”,鲸豚与讨海人都是海洋生态崩溃下的直接受害者。占台湾渔业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沿海讨海人,无可替代的是台湾沿海渔业文化的体现者;他们的消失,将会是台湾整体海洋文化资产的损失。

如今,廖鸿基再次回到沿海,回首自己走向海洋的最初,用文字为台湾沿海渔业那“不是未曾而是已不再”的荣光和尊严作见证。

“过去在鱼会里头,丰收的时候那个喜悦的气氛真的非常动人,是无声的喧哗,那是让每一个人眉开眼笑的景象。现在哪里去看这一些呢?现在躺在鱼市场的鱼少得可怜。用最直接的感受就知道我们正在流失什么了。”

对台湾沿海渔业,廖鸿基不无悲观地说,“它会在我眼前完全消失。因为抓不到鱼,因为后继无人,年轻人不愿意再走这条路。很现实的,如果在这一行赚不到生活所需,当然就没有人会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他形容讨海人是海上猎人。那其实是比农耕更原始的生存技能。几年前,在巡岛时有一位地方团体的理事长跟他们的船长说:“你这一辈讨海,你儿子可能去工厂,孙子可能不会说母语了;渐渐地,你们的感情断层;你看月亮就知道潮汐的涨退,脚踩哪里就知道脚下土地的直觉……这些已跟年轻这辈变得无关。”讨海人长期在海上学习到的生存智慧,也不可避免地会随着产业的消失而断绝传承。

当记者问及,“面对受伤的海洋,你现在出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看到沿海渔业的没落,会忧伤吗?”

廖鸿基说:“每趟出海都很开心,因为都抱着期待。海那么广那么深,船边经过的可能都是这辈子头一次接触到,海里出现的各种风景都值得期待。所谓的‘伤痕’是人的无度需求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这不只是海洋,陆地上也是一样的。可是日子还是照常在过啊。我的意思是,你是这个时代的一分子,所以我们都得随着时间的潮流一起走过这一段,辛苦地过也是过,快乐地过也是过。我以前遇过一位渔人,什么时候看到他都是微笑的。有人就问他说:为什么一直在笑呢?他的回答蛮有趣的:日子艰苦,笑笑的比较好过。我觉得这是一种过日子的态度。再怎么辛苦的日子,我都保持比较阳光、快乐的态度来看待。书写的内容是悲观的,但态度必须乐观。你要让自己活下去的话,就必要乐观一点。我最近访问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渔人,我问他——

‘如果下辈子重新开始,你还愿不愿意当渔夫?’

他说‘绝对要!’

‘那这辈子还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他说:‘再到海上捕鱼!’”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1.中国沿海岛屿星罗棋布。2.西北海岸大港小湾两地长满树林的小山和低地中,制造业和渔业城镇星罗棋布。3.现在要消灭这次运兵船队为时已晚。因为它已折回,并且分
  • 又别,一天
    漫潮还在徘徊,人流仍在穿梭;红日又东山再起,残月却西岭而落。我在这里执着,还在此地坚守,轻风却不再停留。艳花又在南开,柳絮便随风而去,远帆还未归还。起风了,
  • 应聘干部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决定入驻中国台湾市场,因此准备在当地培养出一批高级干部,因此举办了招聘仪式。因为要求的标准非常高,许多刚出社会的年轻人都
  • 半个世纪的承诺
    一天,韦庄村突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位老妇人和一位青年人。两人找到村主任后,说出了一个让全村人惊异的要求:他们要将带来的骨灰盒葬在韦家的祖坟山上。老妇人对村
  • 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吴京,前台湾“教育部部长”、前台湾成功大学校长、美国流体动力学专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这三个儿子分别毕业于斯坦福、布朗等著名学府,
  • 穷得只剩下钱
    文/幽兰美国《世界日报》台湾以前最红的一本书,恐怕非《穷得只剩下钱》莫属。乍看书名,一般人都以为它是本诙谐或反讥的书,其实它是本重建的宗教书,作者写该书的目
  • 只要路在延伸总能邂逅幸福
    要将眼光看得长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与想法。培养自己的影响力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
  • 逝殇
    逝殇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尽头,灰色的树梢挂着落寞的目光。一行白鹭跚跚南归,仿佛要带走它们曾经的记忆。时钟已经停止了摆轮的传动,(:)只留下落叶随风沙沙的声响。一
  • 我要坚强给你看
    儿子年幼时,父亲总喜欢用他的大手牵着儿子的小手。那时,父亲在儿子眼里,魁伟而坚强。儿子5岁那年,父亲下岗了。坚强的父亲远赴沿海城市打工。父亲已四十多岁,什么
  • 朱德庸口述成长故事:想抱抱曾经的我
    每个人身上,都有童年留下的深深烙印。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也是如此。他说:"我会画漫画,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歧视,让我看清楚世界的假象。"朱德
  • 带上一把尺子去钧鱼
    丹麦人钓鱼时会随身带一把尺子,每当钓上一条鱼,都会用尺子度量一下,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生。有外国人不解其做法,丹麦人却笑道: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丹麦人舍弃眼前的小鱼,获得的不仅是将来的大鱼,更保持了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敞开了仁者爱物的豁达胸怀。看似放弃
  • 关怀的力量
    黑川利雄是日本著名的内科专家,在癌症治疗方面卓有成效。他有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手炉,保持手总是热乎乎的。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到癌症研究所来治疗的,都是些饱受病魔缠身之苦、抱着极大求生希望的癌症病人。面对医生,他们心
  • 驴马争锋
    有一个农夫,到山里买了一匹马和一头驴,他牵着马和驴顺着山路往家赶。尽管山路又陡又窄、崎岖不平。但是驴子跟着农夫的步伐,走得很快,把马远远地甩在后面。农夫多次催促,可马刚赶上几步又落在了后面。“让你偷懒,看我怎么收拾你!”农夫非常生气,一鞭子抽过去,马
  • 即便输了起点,至少还有拐点
    读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两个女生闻名全校:一个是杨丽丽,一个是苏小薇。前者因为傲视群雄的学习成绩,长期霸占着学校的第一名。后者因为性格张扬,着装奇特,让老师无比头痛而为大家所熟知。就是这样看起来完全不着边的两个人,据说两家还是亲戚关系,住得
  • 放弃10万月薪只为救人
    “我在澳大利亚做的事,替代性很高;我有一些能力,我应该去做取代性低、没人要做的事,我应该去贫穷国家当志工,他们有需要我的地方。”台湾女子余慈薰描述她当时的心情。2009年10月,她飞往柬埔寨,下飞机的第一天,就跟着巡逻车去夜巡。柬国人均所得600美元
  • 春天里最美的风景
    我是在茶楼遇到他的,他提着一个公文包,几缕稀疏的山羊胡在人潮中格外显眼。老实说,这样的男人是我每天关注的对象,我曾做过多年的老年报记者。在好奇心驱使下,我不急不慢地跟着他,他在一条街的拐弯处停下,朝路边的几个小贩友好地笑笑,然后转身走进了一家饭店。店面不大
  • 跳槽不是调节剂
    许扬跳槽时,笑着对我说:“这下广告部副主任的位置就是你的了。”我笑笑,不置可否,心里却认同了他的话。的确,工作了四年,论资历,我是广告部最老的员工;论能力,我设计的广告在全国范围得了好几次奖。现在许扬走了,广告部副主任的位置空了出来,怎么说,我也应该顺理成
  • 领导叫我去吃饭
    下班前,领导进了我的办公室。我同王科长,刘科员都站起来,向领导问好。领导对我说:“小周,待会儿同我一起去鄱阳湖大酒店吃饭。”领导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我以为我耳朵出了问题,或者在做白日梦,要知道领导来单位半年了,单位还没一个人同领导一起吃过饭。我只好问刘科员:
  • 小妹,姐姐的生命中有你真好
    我们相依为命,要给父母争气做世界上最好的女儿。妹妹一直做得都比我好。我们只是一对平凡的姐妹,30年一起走过的生命里只有那些点点滴滴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没有人会比我们更了解对方,熟悉彼此的喜怒哀愁。我们互相印证着对方的记忆,当老去时,我们可以一起坐在摇椅上,苦
  • 珍惜有回报
    我冲完凉正在洗衣服,阿成连滚带爬地闯进屋来:“真带劲,好漂亮的一个女孩子哟。”我说美女在哪儿呢,让我也开个眼界。阿成掏出一张玉照,说是在工业区的小花园捡的。我接过照片一看:文静、秀气的女孩子,像放飞着纯真梦想似的微笑着平视前方。宿舍里的六大金刚一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