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桌游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美剧血族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战争风云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越野e族吧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社区百姓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中国女网娜娜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代理加盟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手机网游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欧美帅哥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一个真实故事:穷人家孩子的出路在哪儿?

759

 一个真实故事:穷人家孩子的出路在哪儿?

文/刘娜

1

我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祖上世代为农。

我的父亲一度津津乐道的是,解放后农村阶级划成分时,我们家被划为贫下中农:一贫如洗的清白人家,免遭批斗的光荣阶层。

但这份荣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伴随我们兄妹三人的出生,结结实实的穷和实实在在的难,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

这时,他才知道:穷不是件体面的事儿,而是件要命的事儿。

为了摆脱这种穷和难,他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兄妹三人身上。

这个迫切的愿望,或许能从每个期末,他在我们仨成绩单“家长寄语”一栏上,不厌其烦地重复写下那句名言中窥见一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很快,他就发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读懂这句话的深意。

2

我哥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比我大4岁。

我妈怀他时,感染病毒,无钱医治,他生下来,就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只眼几近失明。

因家庭贫困,求医无门,直到娶亲成家,他那只眼也没有做成手术。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个聪明的人。

他记性非常好,成绩也优异,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一直是我望尘莫及的对象。

以至于教过他也教过我的乡村老教师,每批改我的卷子时,都叹口气说:“你的成绩要是像你哥,就好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到乡里读初中,我哥的成绩就一落千丈。

可能是怕人笑话他有眼疾,也可能是想证明自己很厉害,他和一帮男生混到一起,打群架,玩游戏,做坏事,被老师列入坏孩子的黑名单。

父亲骑着二八自行车把他从学校带回来,关在西厢牛屋里含泪用皮带狠狠抽下去。

不思悔改的我哥,硬是不哭不喊不求饶,从此和校园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15岁时,我哥就随村里的打工队,去北京建筑队盖房子。

干了一年,过年回来时,发工资的老板走到他跟前,忽然宣布:没钱了。

我哥从北京一路哭到家,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去帝都。如今他40多岁了,依旧遵守着这个诺言。

17岁时,我哥去了广州。

此后20多年间,一年365天,他有350天在广州打工,有10多天回老家过年。

哪怕结婚娶亲,哪怕儿女出生,也不例外。

他干的活儿,就是往大小不一、档次各异的包装箱盒上印宋体字。

尽管,他辗转多个厂,下过不少力,受过不少气,甚至因工伤险些残废,到头来并没有挣到什么钱。

最大收获的,是他在老乡聚餐时认识了相貌端庄、勤俭持家的我嫂子,然后生下健康可爱、留守在家的一双儿女。

39岁那年,打工漂泊22年的我哥,忽然宣布:不愿再受资本家的剥削,要自己当家作主做老板。

他和我嫂子来到郑州,租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门店,投身户外广告制作的大军。

创业比打工更难,哪怕是一家小店。

多少个夜晚,我办事回来,或无聊刷屏时,都能从他朋友圈动态里看见这么一句无奈的说说:“深夜11点,还没吃晚餐。”

每当这时,我就想问问他,当初宁愿被我爸关在牛屋挨打也不愿回学校读书的那个决定,到底对不对。

人生没有后悔药。所以,今天我哥很拼。

为如约把货送到,他曾在电梯停运的深夜,扛着几十公斤的展布爬到20楼;为拉拢一个客户,他曾赔本不赚钱帮人忙活好几天。

甚至为了打点关系,他把我送给他的上等茶叶,转手送给了中间人。。。。。。

像当年一样倔强的他,一直在坚持着赚更多钱,过更好的年。

3

这样的,还有我妹。

我妹比我小4岁,长得比我好看,思维比我敏捷,口才比我顺溜。

在她还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时,我爸曾当众宣布:我家二闺女,将来是要当大律师的!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痛。

我妹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当时,我在读大学,我哥即将成家。

父母希望她能去读职高。

结果,舍身取义的她,像刘胡兰一样一拍胸口,大义凛然地说:“我不读书了,我要去挣钱!”

无私的人,注定是要吃大亏的,因为她为别人弄丢了自己。

我妹也去了南方,先后成为鞋厂、制衣厂、电子厂里的一台机器。

就像很多过早辍学的女孩一样,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闭塞压抑的车间度过。

在广州很多年,她甚至没有去过越秀公园,吃顿牛排披萨。

她能结识的人,除了打工的老家人,就是打工的外乡人。

到了成家的年龄,她回到了老家,嫁给同在外打工的妹夫。

知识的匮乏和眼界的局限,让她意识到自己正在重复母亲们的老路:

愚昧一生,操劳一生,委屈一生。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

发出这样的呐喊后,没有机会成为律师的我妹,决定和坚硬的人生再来一次辩论。

她利用业余时间,考了营养师资格证和月嫂资格证,成为家政服务行业的一员。

代价是,她要把自家娃丢在老家,跑到浙江没日没夜地给别人哄娃,她要用自己脸上的皱纹和浑身的酸痛,换取雇主的年轻和一身的轻松。

然后,才能在月底,拿到或多或少的工资。

她和开集装箱车的妹夫,凭着这样的牺牲,竟然也全款在老家县城买了房。

不久前,她在我面前许愿:等她娃上小学,她就辞工回家,专心陪读。

那一刻,我从她不再年轻不再好看的容颜里,看见了悔恨与觉醒:对自己的悔恨,对知识的觉醒。

4

和我哥我妹相比,我是我们家长得最丑、脑瓜最笨、最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那个孩子。

读小学时,因为数学总不及格,我曾被人嘲笑为“榆木疙瘩脑袋”。

读中学时,因为颜值太低,我眼睁睁看着暗恋的男生一个个和别的姑娘搞起了对象。

但,我不想干农活,不想出去打工,不想像我哥那样被人欺负,也不想像我爸妈那样操劳终生。

怎么办?唯有死读书,唯有读死书。

凭着这种“我笨我怕谁”的硬抗,和成为“父母最后希望”的悲壮,我硬是一步步叩开大学的大门,成为老家小村第一个本科生。

大学四年中,我凭着“我穷我靠谁”的愤青,拼命练笔,爱上写作,在各级媒体发表数万字长短不一的文章。

大学毕业后,我凭着这些拿不到台面上的文章,来到报社上班,从此有机会接近形形色色的人,见识千奇百怪的事,看透人情冷暖的真,写下来自我心的文。

纸媒没落时,我又凭着“我写我怕啥”的执拗,在别人诚惶诚恐或心存侥幸之时,自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运营一个公众号,并因此结交更优秀的同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当我走进江苏卫视的演播大厅,当我来到全国自媒同行分享会,满面笑容地自我介绍:

“我来自农村,我父母都是农民”时,我就知道,当年那个饥饿和贫困、自卑和拧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信念,在看到我口出妙语、自信满满的儿子时,更加坚定:

那个长得酷似我的小男生,已经完全没有我当年扭曲苦涩的影子,而在阅读、学习、游玩、探索中,正成为一个阳光美好的少年。

与此同时,靠下苦力在郑州安稳下来的我哥,也在努力结束他家两个孩子的留守命运:

买房和孩子们同住,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勉励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学得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而买了房的我妹,也决定干完手头的活儿,回到县城边做小生意边陪读她的娃,用不一样的起点和平台、努力和耐心,让孩子避免重复她的命运。

5

我那头发花白的老父亲,已多年没有机会在我们的成绩单上签字。

但每当家庭团圆时,他都挥舞着那双铁耙般的大手,语重心长地对儿孙们继续重复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

这,就是我们家的故事。

一个穷人之家的故事,一个底层之家的故事,一个最普通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家庭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我还想把父亲说的另外三句话,分享给你们听: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哪怕有一丝机会,也不要放弃读书,这是穷人唯一的捷径。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不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才可能追赶上别人,这是穷人最后的尊严。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不能太急,只要一代比一代强,这就是穷人最大的脸面。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幽默故事]张开你的嘴
    一大早,社区的公示栏前便站满了人,原来上面贴了一张奇特的启事。启事上写着:急招人才。要求:男性,年龄36周岁以下,具有国家承认的任何一种大专文凭,必须缺少一颗以上门牙。待遇:按时计费,每小时1000元。联系人,李先生。此时,李敬业正在家等着他的电话
  • [幽默故事]我还会再来的
    小李家养了条狗,丁主任到他家逗狗时被咬到了手指,小李赶紧带他去打了疫苗,又赔了一千元。两天后,丁主任手上缠着纱布来到小李家,小李两口子十分不安,不料丁主任只是叮嘱道:“记住,我不会和狗一般见识,不能因为它咬了我就虐待它!”小李愣了愣,忙说:“丁主任
  • [幽默故事]姜还是老的辣
    自从放开二胎,王力也想趁着年轻再生一个,跟妻子一说,妻子也同意。于是,王力满心期待地给九岁的儿子大宝打了招呼。不料大宝郁闷了,整天不高兴,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王力一看这样不行,赶紧和妻子商量,得改变策略。王力先给大宝讲有二宝的各种好处,然后信誓旦旦地保证,有
  • [传奇故事]拘魂术
    三婶兰香当年在俺们村里是有名的村花,长得那简直是无可挑剔。我三叔却大不相同了,长得是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我三婶总是说:“我这一辈子,一朵鲜花插在了你三叔这摊牛粪上了!”三叔听后,呵呵一笑,这一笑让人琢磨不透。谁都知道,当年是我三婶主动投怀送抱找我三
  • [小小说]洗澡
    王海龙出狱后很想重新做人,但三个月过去了,他仍没找到工作。人家一听他是监狱出来的,便朝他冷冷地挥挥手。再找不到工作,他得饿肚子了。此时,以前同王海龙关系很好的狱友打来电话,说有了目标,在南昌找到了一个很有钱的主儿,问王海龙想不想同他一起干。王海龙答应了。
  • [新传说]新闻黑洞
    在服装厂工作的叶文青,偶然中听到环卫工人抱怨身上的工作服太闷热,出于职业敏感,她忍不住上前打听,这一打听,居然就牵扯出了一个——1。以次充好叶文青在一家服装公司工作,平日逛个街都会留意别人的衣着,久而久之,成了“衣痴”。这天,天气很热,她打
  • [新传说]领导爱钓鱼
    听说单位有个到北京进修的名额,韩源心里顿时翻腾开了,这样的大好机会谁不想争取。再说了,自个的条件跟进修要求相当符合,这要是成行,对自个的前途将大有帮助。可是,去与不去,大家都懂的,自身条件只是一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在于领导一句话。恨只恨平时自己跟领导
  • [小小说]和风无关的眼泪
    上大学时,我所有的学费,是父亲借遍亲友才凑够的。可以说,父母在农村靠耕种几亩农田,才撑起了我的大学时代,并使我顺利地走出了校门。毕业那年,我在城里非常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此,我不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单位很优越,待遇很丰厚,这
  • [幽默故事]手机论斤卖
    张小东外号小算盘,这天他在手机城相中了一款超薄手机,标价是2588元。他讲了好半天价,售机小姐才肯把零头8块钱抹掉。张小东咬着牙,正准备去交钱,一斜眼,就看到外面两个装潢公司的工人抬着个大牌子走进来。牌子上面写着——五一节日大酬宾,下面写得更劲爆—
  • [传奇故事]自杀的蝗虫
    1宋朝真宗年间的一天中午,宰相王旦下朝后走在回府的路上,正为国事深深地担忧着。最近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皇上突然迷上了神灵,并自认为真龙天子会得到天神的庇佑。因此,一些投机钻营的官员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说皇上是神仙化身,能保佑天下太平,百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