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把菜刀上路,借个厨房旅行

222

郑永骏是出生在加拿大的混血儿,爸爸是祖籍广东潮州的越南人,妈妈是有华人血统的老挝人。妈妈是一个非常会做菜的人,做菜的时候又非常注重细节,比如淘米水的水温她都会很在意。“人家买菜十分钟,我妈要花一个多小时。她对买菜很讲究,总会告诉我这个怎么选,那个怎么挑。”14岁,妈妈把郑永骏送到一个亲戚开的中餐厅打工,厨艺基本功就是在那里练成的。

带把菜刀上路,借个厨房旅行 回到加拿大,他对厨艺的兴趣已经日渐浓厚。对于做菜的热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只有谈恋爱才能找到相同的感觉”。大学时如愿进入加拿大L.C.大学读法式料理专业,他白天上课,晚上到各个餐厅打工,和形形色色的厨师交朋友。

期间,他偶遇加拿大名厨Susur Lee,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位名厨讲起他青年时候学艺的故事,他告诉郑永骏,要成为大厨,不能光从书本上学习,要多出去走走,到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和菜系风格,然后把这些变为自己的经验,用不一样的方式创新出风格。

那一刻,郑永骏少年时看过《丁丁历险记》后渴望周游世界的梦复活了。他决定出去旅行,找寻自己的厨师故事。作为环球远行的第一站,他选择了澳大利亚,带着一只几十斤的大包,里面不是日常用品,而是重达6公斤的一套菜刀,几公斤的菜谱和一块滑板。他觉得有了这三件宝,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悉尼东北部的Cairns城,郑永骏品尝到了澳洲的特色饮食——袋鼠肉和鳄鱼肉,这让他无比兴奋。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食物的性味和营养成分,他经常逛当地的市场,与小贩聊植物的种植特点与营养成分。一次,他还特地来到一家橘园打工,帮农民种橘子,熟知了栽培特点和食物属性后,他得出了当地食物最佳的烹饪方案。

有一天,郑永骏在途中遇到同样旅行的雕木头的手工艺人,他们到处拜师访友,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直接去,找当地的木雕师傅一起做东西,不用给他们钱,只要给他们吃住就行。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离开,再去下一个地方拜师。

郑永骏被这种传统的修炼手艺的方式触动,觉得自己可以用类似的方式锻炼厨艺。事实上,踏上旅程后,他发现“厨师”是颇受欢迎的旅伴。在路上,只要他说自己是厨师,很容易搭到顺风车。人们也愿意留宿他,因为郑永骏会帮他们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他们只要在旁边打打下手买菜洗碗就行。

以厨艺换免费搭车和食宿,郑永骏很享受这种旅行方式。他跟众多背包客相同的是:以能省则省的原则,不仅要游历更多的地方,还要拥有深度的旅行体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行囊里装着秘制的调料和刀具,每走到一个地方,他就想方设法走进当地人家的厨房,学到主人的独门好菜。作为交换,他也会奉上几道自己的拿手菜。他把这种做法称作“借厨房”。

通过“借厨房”,郑永骏一路走过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中国。他遇见过很有经验的老厨师,对他倾囊相授;也遇见过热情的旅游同好,和他一起寻访美食。

为了学习如何灌制腊肠,他曾千里跋涉,来到广西的一个小山村。制作腊肠的老师傅告诉他,腊肠虽然普通,但想要做得好吃,不仅材料要精挑细选,对刀工、填装、风干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用细致的刀工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均匀切碎,灌进最新鲜的肠衣,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调味。

类似这样看着简单的食物,制作过程都是很严格的,“错一点点都会影响口感”,这个远道而来的小伙子深有感触。几年下来,他收获多多。他在老挝学会了竹筒菜,在越南海边亲自下海捞过扇贝和龙虾,在西藏品尝过酥油茶和牦牛肉干,还亲眼看过天葬。

不过,不是每一次“借厨房”都能如愿以偿,尤其在向厨师同行提出学厨的请求时,接连被拒也是常有的事。作为同行,郑永骏对此表示非常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自学成才,仔细品尝这些厨师的菜品,然后自己推测制作手法。

4年前郑永骏才到中国生活。很早之前他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中国开一家餐厅,让父母不再劳累。

在广西,每天早晨,郑永骏都要去菜市场转转,看看各个摊位上热闹非凡的景象。切肉的师傅刀法又狠又准,砸白果壳的大叔力道精准,杀鱼的大妈身手麻利,这一切都让人惊叹不已。而且,他们几乎都能言善道且热情善良,在得知郑永骏的来意之后,便不断为他推荐各种各样的当地食材和菜式。郑永骏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此行的第一个老师——刘阿姨。她是地地道道的桂林人,这一天正准备买白果给刚生了宝宝的女儿做一道猪肚白果汤。在征得家人同意之后,她就答应了郑永骏第二天上门学艺的请求。

这正是郑永骏所期待的旅行:在最当令的季节,到最盛放的产地,从街边市集到田间地头,不仅去挖掘食材的原味记忆,更要寻找平凡食物背后的有趣细节和故事。他的这种旅行理念让旅游卫视《行者》栏目的制片人很赞赏,在一次偶遇之后,他获得了主持《谁借我厨房》的机会。自节目播出以来,郑永骏有了不少的关注者,网友留言说:“看你的《谁借我厨房》,我感到整个大自然都是你的!”

2012年在北京,郑永骏圆了自己开餐厅的梦。每次旅行回来,郑永骏就把沿途学会的美食放入菜单。于是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就集中在了这百十平米的餐厅中,中国的、外国的、各个肤色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再加上餐厅共有四个房间,郑永骏便把自己的第一间餐厅命名为“肆角餐吧”。正如当初Susur Lee大厨对他的建议一样,经过这么多年的借厨学艺,加之吸收、融合、创新,郑永骏创造出了蕴含多元文化的美食佳酿。

除了做节目、开餐厅,郑永骏一直在和几个朋友计划拍一部美食纪录片,沿着三条丝绸之路的路线,从中国到意大利,拍下一路的饮食变化,试着追溯意大利面、披萨等食物的起源,找寻中意两国美食之间的联系。

14岁拿起厨刀,用行走提高厨艺,借过158个厨房,拜访过96位师傅,郑永骏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做菜。他说:“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想做什么就竭尽全力去做。不要让现实的麻烦扰乱了你的美梦。”现在郑永骏一边经营自己的餐厅,一边还继续着借厨房的游历生活。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幽默故事]手机的旅行
    林校长的手机款式老,通话质量差,早该换了,但他是个节约惯了的人,一直凑活着用。后来经不住朋友的再三劝说,下决心要换了。他舍不得把老的扔了,还打算处理几个钱,
  • 女鬼当家
    这是条年岁久远的小巷,地上铺着是古老的青石板。林飞拎着我的旅行包走在前面带路,我紧跟其后。走了四、五分钟,林飞在一所石头砌成的旧房子前停下,屋子仅有一层,有
  • 让我们来一起传递正能量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的话题正能量的人,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新鲜事物都想尝试一下,会带你去尝一家新的餐厅,带你去看一场口碑不错的,带你去体
  • 仁者乐山
    从意大利到奥地利,我们知道,已经从南欧进入了中欧,目光当然会有一点转变。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
  • 鬼哭2
    前言:上次曾刊载有关倪匡和金庸先生打麻将遇鬼的故事,这篇也和打麻将有关,只是加上了。一般在厕所或厨房都很容易遇到鬼!或许这些地方较为阴湿吧!尤其是马桶,很多
  • 今夜,某人离家出走
    刚走进家门,我就感觉到一股熟悉的气息,让人窒息让人无奈让人想哭。果然,当我搜寻完厨房和卫生间,发现冰箱里的三个西红柿和卫生间里的化妆品不翼而飞的时候,我来到
  • 另一种旅行
    妈妈常常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旅行去了。说是旅行,其实去的并非是名胜古迹、著名景点之类的地方,妈妈的旅行只有一个目的地:乡村。有一次,她去了一个“连屋里都是泥巴地
  • 要么滚回家去,要么就拼
    很多事情就像旅行一样,当你决定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01-我从来不觉得人的成长是为了证明之前的不切实际和幼稚,梦想是用来实现的,但是
  • 等待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古城,它叫西安。它的历史是一尊威武的兵马俑,它的文化是一张精细的剪纸,它的风光是一幅潇洒的水墨画。五湖四海游客慕名来到了这座城市,在一
  • 街头的小景
    我爱那街头的小景。如同摇曳在风中的雏菊般,不张扬,不虚华。兀自的盛开,散发着淡淡的花香,不惊艳,却在人的心中留下淡淡的印记,像一团暖暖的、绒绒的阳光。曾经,
  • 月在天,风在耳
    下午早退,去吊唁前同事母丧。跟现同事说起,早走一会儿,去吊孝,问起谁,说要捎礼,我说不必,正主没说让送信的,我们是二十多年老交情,不一样的。当然不一样,毕竟我是一开始就在这一个班组,和这些尤其是这两个姐姐相对合得来些。今天就是因为正主让我捎给那个人信——因
  • 也谈专家
    也谈专家文/宋昱慧“专而家者”,总是有些让人崇拜和仰视,就如袁隆平、屠呦呦。一个解决了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一个解决了上千万人罹患疟疾的痛苦问题,还有人解决了导弹、卫星、航母、石油、铁路、桥梁这样可以增强国力的问题,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不让人崇拜与仰视,
  • 无犯罪记录证明
    午后,两点四十五一格又一格的办事处那些‘’临时工‘’都耷拉脑袋做或者不做着的事情反正,懒得理说明来意似乎早就明白指指隔壁隔壁没有人影等人影,影说去隔壁于是,一格推向一格落实在那个刚想入座的青年再说明来意似乎也都明白列出一串莫名的规定重申,缺一不行出示证件。
  • 灯光荧荧晨游玩
    社会发展到现在,灯光工程可以说功不可没,令灯火璀璨辉映夜的大地,每一个大小城市受益匪浅,包括许多农家乡村,我们新都区城慨不例外。我的居家就住在升庵新、老桂湖公园和宝光寺毗邻处,这得天独厚居住环境,为自己带来的便益是多么地美仑美奂,单说每日的白天和黑夜均能游
  • 问草
    悬崖边,沟壑旁,山脚下,常常生长着一些叫不出名的小草,他们身形矮小,叶子翠绿。他们或倔强地屹立在悬崖的缝隙里,或地挺立在沟壑的背脊上,或顽强地匍匐在山脚的乱石中,那么的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多想跟小草聊聊心里话……于是——我问小草:
  • 前生约定方志敏
    李文旺208年12月14日小时候读《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知道有个伟大的红军将领方志敏,慢慢从课文中知道了方志敏真的是一哥文韬武略兼备的人物。我那颗幼小的心灵在方志敏的熏陶下,渐渐滋生了爱国和奉献的思想。读方志敏文章的时候,有了一种走近方志敏的想法。但
  • 历经沧桑渐渐懂得
    岁月,似涓涓细流,淌过生命的轨迹,冲刷了一些记忆,也润泽了苍白单调的生命。很多事情,总是在岁月的冲刷下斑驳,脱落;很多事情,也总是在历经沧桑之后,才能渐渐懂得。历经沧桑,渐渐懂得:一切都在变,事物在变,人心在变,格局也在变。说好了同行的人,不经意间便会岁月
  • 浅秋畅随想
    【浅秋随想】作者:氿风景盛夏的热风暴变幻成清凉初秋,荷塘月色灵动炫丽的镜像,顿时化作浅秋竹径通幽般的清爽,多想捻一缕微风,续写夏秋之交令人心旷神怡的徜徉;烦请蔚蓝色的天空,舒卷飘逸秋高气爽的霓裳羽舞的炫动,邀来天光云影共同徘徊天地间的美丽篇章。续写岁月轮回
  • 怀念米酒香
    怀念米酒香文/王小玲连日的骄阳似火,乡村随处高低起伏的绿海都几乎灼成一片焦黄,无力地耷拉着,到处散落着白花花的光亮,除却空调房,身心似乎无处安放,味蕾也随之功能骤降,如此这般,竟越发怀念从前奶奶夏日米酒的糯香,大姐应景般地发来发酵好的各式馒头图片,更是愈加
  • 红尘来去才是生活的常态
    或许,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这世上,有太多的人读得懂风花雪月,却有太多的人走不出沧海桑田。曾经以为携手一生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曾经以为刻骨铭心的痛,看着看着就淡了。然而,想忘却终是不能够。每个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忘我的痴恋,没有奢求,没有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