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冥十杀阵全集

1293


写在前面

说是写在前面,其实却是我写完这个故事之后才写的,不过是希望大家先读一下这篇感想,所以就把它放在了前面。

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半坡时代,人们就将死去的幼儿放入瓮中安葬,在瓮壁上还留下小孔,以便亡灵出没;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墓地,所有的人都是头朝西北方位,侧卧而葬的;在汉代的墓中更有通道直达死者的嘴边,因为人们相信人死后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也需要进食。
再向后发展,关于鬼的习俗就慢慢多了起来,而且对鬼也进行了细分化,甚至还给鬼安排了一个世界,将鬼和人相提并论。
在这些多姿多彩的鬼文化中,鬼故事也和祭祀、驱鬼、招魂、丧葬、鬼戏等习俗一样,都是鬼文化的一个层面。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鬼故事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反映着中国鬼文化的某个侧面和它所在时期鬼文化的内容。
同时随着大量优秀鬼故事讲述者的出现,鬼故事也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而且它出色的幻想性、故事的曲折性、流传的广泛性和其庞大的数量,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故事来讲更是首屈一指。

但是很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鬼故事逐渐衰落了,直到现在我看的鬼故事还是我爷爷那个年代就看的那几本。
后来我突然在茫茫网上看到了小红肠兄写的这个故事,那一刻给我的感觉真是惊如天鬼。
因为我们至今所见到的鬼故事不外乎是以下几种类型:某地遇鬼型、凶宅闹鬼型、德怨报应型、人鬼婚恋型、勇敢斗鬼型、人鬼转化型。
但是小红肠兄的这个没有完成的帖子从一开始就脱离了那些模式,他以一个故事开头,然后与佛教相结合,引出凶冥十杀阵的概念,同时以凌厉的文笔和通俗的语言,给我们渲染了一种极度深寒的气氛,让人白日观看亦汗流浃背。

但是也很可惜,小红肠兄这个帖子再没有朝下续写,尽管如此,他的帖子仍在鬼话搏得了无人可望其项背的点击率和回复帖。
那数目在整个天涯也是凤毛麟角。
每每看到鬼友们那摧人心肺的回帖,我就忍不住一阵阵的冲动。
做为一个业余写手,我是深深知道,续写别人的帖子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使,尤其小红肠兄已经洋洋洒洒写了近四万字,其中线索与伏笔无数,无论是谁看到这个帖子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故事发展的思路。
这也给我续写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写得符合大家胃口,或许能博君一栗;如果写得不好,那我可真是狗尾续貂了,且还不说我自己就是一个虎头蛇尾的写手,自己的帖子都处理不好,别说是这样一个万人尊崇的帖子了。
所以我从来只是在心里想,并没有言诸于口。
在此其间,那帖子的点击已经过五万,回复也超千了。

直到有一天,我偶尔上网碰上了小红肠兄,试探着问他我是否可惜续写。
很的是,小红肠兄先不说可不可以,只是一个劲地问我的性别。
呵呵,最后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并提供了自由度相当大的授权。
由此我开始动笔。
第一步就是将他文中的笔误改正;其次就开始对旧帖改编,对于人物的名字和一些故事情节进行了重命名或删除,并且按照我的思路在旧帖中加入了线索;因为是利用业余时间,加上那段时间我还写着我的帖子,仅前两个过程就花费了我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最后我开始了续写,正好这段时间也失业了,每天坐在电脑前击键如雨,终于在今日写完了,在写这段话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松懈下来,因为就算写得对不起大家也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了。

记此存照!书雅2003年3月31日哦是4月1日了

序曲

建筑系的学生们最爱上的课之一就是风水学,基本上你什么都不用干,而且不担心老师抓人提问,只要听着老师吹牛就可以了。
尤其是王风这样的外聘老师,本来没有受过正规的台风教育,讲起这些东西更是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房间的材质不能用柳木、槐木,因为据说柳木容易成为变怪,槐字中有个鬼。
《淮西县志》载:有宋氏者,屠牛为业,以槐木为居,成半月,合家死床,都无伤痕。

房间的大梁不能用青(黑)和红色,红色不利男主,青色不利女主。
《三国志裨史》载:帝(曹丕)夜梦梁上青光属地,问诸周宣,宣云:“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
”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而悔之,遣入迫使者不及。

如果大门不幸被漆成黑色,你就等着遭殃吧。
《曹氏训》载:中山王为宫室,漆其门,夜夜闻女子冤哭。
后遭祝融,宫人死者十九。

永远也不要用骸骨做建筑材料。
《滦阳续录》载:乡人吴某,夜梦黑人立其屋上,掷下一犬啮人,后其屋无故自坍,妻女皆为所杀,于破壁中拣得犬骨一具,方忆曾与匠造相詈,盖报仇耳。

家中的器物不要太长时间不移动位置。


门楣上不要放钱。

天花板不要做成黄色,地面不要做成黑色。

……

诸如此类。
听者听得很有意思,讲者也是讲得唾沫横飞。
就这样到了最后一堂,马上要放假了。
王风*在讲台上看着大家,目光忽然沉郁起来。
他走到黑板旁边,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河东河西是两个小村子,他说:最后一点要说的是:选择好你盖房子的位置。
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46年。
冬。
中国北方的某个山区,一条已经冰封的河分开了两个小村子,河东的村子叫做东水,河西的村子叫做西水,两个村子合称为双水屯。
那年快过春节的时候,西水某村妇忽然收到一封信,找那识字的人一问,说是秋天外出逃荒的人们等不到开春,要在年前回家。

“逃荒的人要回来!”这消息在村子里传开,整个村子炸了营。
往年他们总是要挺到开春的时候才回来的。
这样做无疑是有很多理由的:东西不够吃,为了防止饿得发慌的村民把来年的种子也吃下肚去,历来总是由丈夫们商量好了把全村的种子分开埋藏在几处,然后集体外出逃荒,不知道种子埋藏在哪里的妻子们则带着孩子在家苦熬。
一年又一年都是这样。
但今年他们居然中途要回来了。
粮食会不够的。
种子会被吃掉的。
但没有别的办法。
丈夫们就要回来了。

表面平静气氛下的恐慌延续了两天,第三天傍晚,丈夫们敲响了各家的房门,出乎意外,他们看起来并不瘦,也没有浮肿,气色相当不错,但他们确实是两手空空的。
妻子们把他们迎进家门,他们就坐在炕上不说话。
妻子们把南瓜野菜饭拿来,他们就吃,把水端来,他们就喝,然后就是沉默着抽烟。
就这样过了一个晚上。

第四天各家的男人凑到了一起。
不多久女人们也自动地凑到了一起,因为男人们谈话的内容不小心透露了出来:他们要去把种子挖出来,搬走。
讨论的中心内容就是如何说服自家的妇女。
而妇女们讨论的就是如何不让他们说服。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各家妇女就遭到了丈夫的唐僧式劝说,但妇女们都只沉默地听着,一言不发。
其中一些男人火气上来,动粗。
村子里哭声骂声响成一片。
结果是无人劝动。
因为男人们没有理由,女人们理由充足:这是我的家,我的故土,我的乡党,我一辈子的辛勤血汗全都在这里,你凭什么说走就走?走,我们能走到哪里去?最后,时间仿佛得到了轮回,所有的男人又恢复到刚刚回来的模样:闷头不响地抽旱烟。

直到第五天。
有一个东水村的妇人来串门了。
虽然名义上是两个村子,但因为住得近,地在一处,两村的人也算半个邻居。
两村的男人一起逃荒,女人一起在家里守候,按照当地的土话来说,是“老鼠也一同养着”的交情。
她听说西水的男人回来了,于是就来打听打听丈夫的情况。
她去那家的妇人连忙把她迎进屋,倒了水,而男人却躲进了里间。

东水村的妇女喝了一口水,说:我找大哥有事情。
我想问问我男人,怎么一直也没有个信?

于是这家的妇女就进里间去说自己的丈夫:你怎么躲起来了?知道不知道的也给人家说啊。
丈夫却只是张惶地望着她,许久才说了一句:没见着,我们两村人是分头走的。
不知道。
他喃喃地说完这句话之后,门帘被挑开,那个来找他的东水妇女进门来了。

丈夫看了看东水妇女,嗫懦着说:啊,那个,我是真的不知道啊。
但是东水村妇女却不说话,只是直勾勾地盯着男人脚上的鞋,忽然之间,她大叫一声:这鞋是我男人的!是我一针一针给他衲的!怎么会到你的脚上?你说!

丈夫依然不说话,只呆看着东水村的妇人,妇人猛地转身冲出屋子,高声叫喊:杀人啦!杀人啦!远处几个西水村的男人闻言,向这边跑来。
妇人跑到第一个男人身前哭诉:不得了啦!我男人的鞋,穿在……

话声到这里嘎然而止,男人手中的半块石头砸在女人头上,她一声不出地摔在地上,几个男人围拢过来。


怎么办?大家商量着。

埋了吧。

别埋,太饿了。
真的,太饿了。

去,拿砍刀来。

屋子里的男人崩溃了。
他哭了起来。
半晌,他才对自己的女人说:东水村的男人都回不来了。
他们都被我们吃了。
他们都被我们吃了。
女人的头发根瞬间就炸了起来,一股凉气从脚后跟一直冲到顶门。

“我们在外面逃难,后来估计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往回走,早早就来到了河的下游,但是又不敢回家,就去山里挖草药换几个钱存活。
大雪封山,我们迷了路。
转了几天,东西都吃光了,饿得发疯,饿得啃自己的手!心里象有火在烧,后来我们就碰到了东水村的男人们。

“他们已经有好多人死了。
活着的几个也奄奄一息。
他们说他们不知道怎么的就进山来了,我们一看死人,脸色发灰,身上没有伤口。
他们也没有饭吃,我们都乏了,就只有先在这里呆着。
后来我一觉醒过来,往外边看,他们已经在吃了。

外面传来喧闹声,几个男人正在用砍刀分割刚才的妇女,但是那已经被卸掉左脚的妇女却悠悠醒了过来,咿咿呀呀叫得不成人声。
男人们一语不发地用砍刀向她身上招呼,远处是雪封的山,快过年了。

讲到这里,老师开始沉默。
学生们也一言不发,与其说是被故事吸引,不如说是被一种恐惧攫住了心灵。
良久,才有学生问:“那后来呢?”

王风慢慢回答:“后来,没过几天,西水村的人不明不白地成批死亡和发疯,据说有人竟然看到那些被吃掉的人,在暗夜里围着每一户人家转圈。
再后来,剩下的人等不到元宵节就都搬走了。
东水村的男人们最终也没有回来,谁也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自动走进山里去等死,开春的时候,没有种子的东水村妇女们无奈逃离了家乡,双水屯成了名副其实的荒村……时间过去很久,原来的小小西水村渐渐成为了新兴的城市,地盘扩张,在东水村的旧址上建起了一所大学。

下课的铃声响了,王风夹起讲义,对仍然在发呆的学生们鞠下躬去:“下课。
”然后他又抬起头,微笑着说:“所有回家和留校的同学,我祝福你们好好享受你们的假期。

学生们收拾起自己的东西,陆续走了出去。
王风把夹在腋下的讲义重新放回讲台,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罗盘,走到窗前,左手掐着指关节,嘴里也不知念着什么。

教学楼有五层,后面是两棵杨树,也不知有多少年了,长得比教学楼还高。

白杨过去是葬树,只有种在死人坟头的,现在没这种讲究,而且树长大了也和人一样,也需要尊老敬贤,等标志牌一挂也就砍也砍不得了。
这两棵杨树因为太高,连教学楼的顶楼也总是凉阴阴的一片,风一过就“哗哗”的响。
汉诗说“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听到这种声音,不自觉地就有了点寒意。

一阵风吹过,天还早,可天色却暗了下来。
大概是要下雨。
这阵风吹得两棵树都“哗哗”直响。

王风看着罗盘,一边调整方位,嘴里还在默默念着。
谁也听不到他念些什么,不过这时如果有人来的话,一定可以看见他紧锁着的眉头。

那个罗盘也不过手掌一样大,上面却是乾坤震艮坎离巽兑排得密密麻麻,几乎把一个罗盘面都挤满了。
罗盘已经呈现一种暗红色,油润光亮,几乎象玉石一样,这样的颜色只有摸上几百年才会有的,如果不是上面的木纹,谁也不会相信这罗盘本来是用木头做的。

他的手指忽然停住了,大拇指本来刚好掐到左手中指的第二指节上,这时,养得长长的指甲已经刺入皮肉,一缕鲜血象一条小蛇一样滑过皮肤。
可是王风却象什么也没有感觉到,还是看着教学楼的西北面。

越过那两棵高大的白杨树,远方是一大片广袤的空地,上面插了一块大大的牌子,仔细看能看到上面写着“东海堂株式会社”几个字。

“王老师。

忽然有个人从门外探进头来。
王风吃了一惊,回过头看了看。

那个人叫赵淳,是王风带的一个学生。
王风的脸上没有露出什么异样,把手里的罗盘放进口袋,嘴里说:“赵淳,你还有事么?”

赵淳有点迟疑地走过来,道:“王老师,刚才你说的那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故事啊?是我被聘到这里的时候,一个朋友讲给我的,怎么了?”

“你那个朋友又是怎么知道的?”赵淳追问了一句。

“等我将来碰到他给你问问吧!”王风无奈地说,这种回答好象有点敷衍了事。
可是赵淳也没有在意,只是道:“我查过我们学校的建校史,那里说得很不详细,上面说这里原来叫双水屯,日本人来的时候这个屯已经荒废了,一个人也没有,后来才又重新兴起。
老师,你说的东水村西水村就是这儿么?”

王风朝他笑了一下:“管他是不是呢?我还是关心今天晚上吃什么?”

赵淳还想说什么,王风已经夹起了讲义,说:“走吧,我来关门。

赵淳先走了出去。
王风把门关上时,那一瞬间他好象看见了窗口映入的一个影子,可是眼前一花,定睛细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
王风笑了一下,脑海中泛起一张永远都是笑着的脸,透过已经有点昏暗的玻璃窗,只可以看见那两株白杨树之间夹着的一块“东海堂株式会社↖”的牌子。

5372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冰糖葫芦
    窗外的大雪纷飞着,呼啸而来的北风袭卷着破旧的木门,发出扑通扑通的捶打声,天气真是太冷了,把手从袖子里伸出来,似乎一秒钟就能冻僵掉。一个年幼的女孩双手插在自己的袖子里,坐在破烂的床边,守着躺在床上的母亲,她的母亲生病将近一个月了,起初只是全身倦怠,后来腿脚越
  • 明月几时有
    我记得我家院子里的大门是许久不开了,因为长时间以来我都是宅在家里,并不外出,偶尔出去买两包烟或是拿个快递买点水果之类,也是从后门。有时候看着这道铁门,我想,我的生活就是被局限在这道门之内吗?正如蚂蚁的生活局限在狭小的巢穴。但蚂蚁也有外出觅食的时候,细想我的
  • 第100枝玫瑰
    这是一个真实的,最近同租房的那个没日没夜的在听一首新歌徐誉滕的《等一分钟》,有时候听着听着还呜呜的哭泣来。那天终于忍不住问她。于是,她给我讲了这个:他俩是在同一家公司里任职,并且俩人的办公室,只相距两堵精美别致的一米多高的隔板.他只要一欠身,就会看到她那靓
  • 末代爱情
    八月的那个中午,窗外的檐雨有节奏地滴着,清脆而,如同雯讲给我听的那个。我和雯在同一座小县城,之前却无缘相识;倒是现在,在这座几百万人口的春城,我们相识了,因为航。雯和我的好航在世博会之际来到昆明,孤男寡女的,我用寻常的目光猜测,他们是一对恋人。雯看上去很爱
  • 最好的幸福,是把一个人记在心里
    【爱是奋不顾身,一头扎进这情爱苦海,无可救药的痴迷。】【因为太年轻,所以我们押注于爱情。有理由也好,没理由也罢,还是要爱。爱是身不由己,成熟注定是一个很痛的词。】很深的夜里,很深的寂寞。一遍遍看着你留的那几行字。告诉自己你还在身边,从来不曾
  • 懂得,是一种幸福
    爱如手中沙,抓太紧反而会从指缝间流失;情如是水中月,试图捞起反而愈觉虚幻;红尘如镜里花,几场花开花谢就是一片水云。想一个人,就是把水变成泪;爱一个人,就是把泪变成血;恨一个人,就是把血泪凝固成的玫瑰。忘记一个人,是撕开胸膛,打开血管,把玫瑰一朵一朵地从
  • 梦里花落知多少,几多惆怅几多愁
    文/鳕落红炉半世情缘,转眼间成为指尖流沙,繁华落尽君辞去,那些绝美的诺言,终是洒落在岁月的尘埃里,半世情缘终是离殇,一个人的心殇,一个人的梦境,梦中又见你那温柔的眼眸,却是忽近忽远,若隐若现,看不清,摸不到,掩不住满目,失落的心无处可依,轻落
  • 是爱是恨
    不知是怀着怎样的敲下了你的名字。恨?爱?呵……不知所云。在这个地方的相识,怕本就是充满了虚妄和困顿的吧。你的目的?失落?排遣?还是……聪明的人,懂得抽身而退。而我,偏偏是笨蛋一个。飞蛾扑火。咽了泪伤了心枯叶满地又能怎样,莫不过枉自嗟叹而已。你
  • 把握自己 看清内心
    ,就如流星一般,也许会有刹那间的绚丽,但,绚丽过后迎接的确是的寂暗。总是为了一件自己曾经做过的事而思考良久,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做的事竟然毫无意义。不禁摇头苦笑。“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自己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自己曾经做过的事件,就会发现,原来自
  • 岁月,从你到我
    岁月,从你到我文/紫竹心·风轻,云淡,不足以思索。日子久了,岁月便成了往事。悠然春天的萌芽,夏天,总是花开。()许诺秋天,一粒粒凡俗的金黄。·而我,不喜欢冬天。哪怕雪白,哪怕晶莹中剔透着诗心。只愿五彩
  • 月在天,风在耳
    下午早退,去吊唁前同事母丧。跟现同事说起,早走一会儿,去吊孝,问起谁,说要捎礼,我说不必,正主没说让送信的,我们是二十多年老交情,不一样的。当然不一样,毕竟我是一开始就在这一个班组,和这些尤其是这两个姐姐相对合得来些。今天就是因为正主让我捎给那个人信——因
  • 也谈专家
    也谈专家文/宋昱慧“专而家者”,总是有些让人崇拜和仰视,就如袁隆平、屠呦呦。一个解决了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一个解决了上千万人罹患疟疾的痛苦问题,还有人解决了导弹、卫星、航母、石油、铁路、桥梁这样可以增强国力的问题,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不让人崇拜与仰视,
  • 无犯罪记录证明
    午后,两点四十五一格又一格的办事处那些‘’临时工‘’都耷拉脑袋做或者不做着的事情反正,懒得理说明来意似乎早就明白指指隔壁隔壁没有人影等人影,影说去隔壁于是,一格推向一格落实在那个刚想入座的青年再说明来意似乎也都明白列出一串莫名的规定重申,缺一不行出示证件。
  • 灯光荧荧晨游玩
    社会发展到现在,灯光工程可以说功不可没,令灯火璀璨辉映夜的大地,每一个大小城市受益匪浅,包括许多农家乡村,我们新都区城慨不例外。我的居家就住在升庵新、老桂湖公园和宝光寺毗邻处,这得天独厚居住环境,为自己带来的便益是多么地美仑美奂,单说每日的白天和黑夜均能游
  • 问草
    悬崖边,沟壑旁,山脚下,常常生长着一些叫不出名的小草,他们身形矮小,叶子翠绿。他们或倔强地屹立在悬崖的缝隙里,或地挺立在沟壑的背脊上,或顽强地匍匐在山脚的乱石中,那么的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多想跟小草聊聊心里话……于是——我问小草:
  • 前生约定方志敏
    李文旺208年12月14日小时候读《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知道有个伟大的红军将领方志敏,慢慢从课文中知道了方志敏真的是一哥文韬武略兼备的人物。我那颗幼小的心灵在方志敏的熏陶下,渐渐滋生了爱国和奉献的思想。读方志敏文章的时候,有了一种走近方志敏的想法。但
  • 历经沧桑渐渐懂得
    岁月,似涓涓细流,淌过生命的轨迹,冲刷了一些记忆,也润泽了苍白单调的生命。很多事情,总是在岁月的冲刷下斑驳,脱落;很多事情,也总是在历经沧桑之后,才能渐渐懂得。历经沧桑,渐渐懂得:一切都在变,事物在变,人心在变,格局也在变。说好了同行的人,不经意间便会岁月
  • 浅秋畅随想
    【浅秋随想】作者:氿风景盛夏的热风暴变幻成清凉初秋,荷塘月色灵动炫丽的镜像,顿时化作浅秋竹径通幽般的清爽,多想捻一缕微风,续写夏秋之交令人心旷神怡的徜徉;烦请蔚蓝色的天空,舒卷飘逸秋高气爽的霓裳羽舞的炫动,邀来天光云影共同徘徊天地间的美丽篇章。续写岁月轮回
  • 怀念米酒香
    怀念米酒香文/王小玲连日的骄阳似火,乡村随处高低起伏的绿海都几乎灼成一片焦黄,无力地耷拉着,到处散落着白花花的光亮,除却空调房,身心似乎无处安放,味蕾也随之功能骤降,如此这般,竟越发怀念从前奶奶夏日米酒的糯香,大姐应景般地发来发酵好的各式馒头图片,更是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