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老妈

4478

在旁人看来,老妈是他捡回来的麻烦,可在他心里,和老妈相依为命的17载,是他今生最幸福的时光。

找到母爱的感觉

“半路”老妈 杨森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和姐姐带大。母爱父爱的缺席始终是他心里最大的遗憾。直到那年,他遇到支文萍,心里对母爱的渴望再次被唤醒。

那次,杨森所在的武警北京总队六支队与东直门街道组织“军民一家母子情”联谊活动,他和78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支文萍结为帮扶对子。自幼失去双亲的杨森内向寡言,看到慈眉善目的支妈妈,他很想说些暖心的话,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那天上午,他脚不沾地地干活,忙得满头大汗。中午,支妈妈特意做了打卤面,她知道杨森是陕西人,一定特别爱吃面食。那顿饭,杨森吃得心里有点儿酸,又有点儿暖。

午饭后,杨森为支妈妈检查水电。当看到柜子上那满满当当的药瓶时,他心里很难过。支妈妈有严重的心脏病,若真是突然发病,连个端水拿药的人都没有。

杨森永远不会忘记那天自己离开时,支妈妈站在门口送他的目光——有些依恋,有些不舍。杨森转过身去,不争气地落下了眼泪。

此后,每个周末,杨森都会风雨无阻地去看支妈妈。渐渐地,杨森发现自己话多了,那些从来不曾跟哥哥姐姐说的话他会跟支妈妈讲。

“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欺负我,我不敢还手,怕把人打坏了,哥哥姐姐没有钱赔。有一次,我被打急了,还了手,把一个孩子的头打出了血。他吓坏了,我也吓坏了。后来,他的家长找上门来,哥哥姐姐拿不出钱赔人家,我就从屋子里冲出去,拿起石头,把自己的头也打破了。见我血流如注的样子,对方才作罢,这件事总算平息了。那个家长走时还不忘丢下一句:‘要不是看在你们没爹没娘的分上,这事没完……’”

支妈妈专注地听着,不时偷偷擦去眼角的泪水,像一个不愿意被儿女看到自己难过的母亲。这情景没能逃过杨森的眼睛——原来,母爱是这样的。

 

就这样,每周去支妈妈那里,对杨森来说,就像回家探母。每一次,刚进胡同,就会远远看到支妈妈站在门口张望。

3年后,杨森退役了。对他这样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要留在人才济济的北京是各种选择里最为艰难的一个,可他还是为支妈妈留了下来。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支妈妈时,支妈妈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她告诉杨森:“自打知道你转业那天起,我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可是,我凭什么让你留在北京吃苦呢?”

“老妈,”杨森打那天起就这样叫支文萍,“您在北京,我就必须留在北京照顾您。再苦再难,能跟老妈在一起,就没啥好怕的。”

对杨森的这个决定,许多人都不理解,好在哥哥姐姐支持他。他们都觉得,自己欠弟弟一份母爱。只是他们担心,这样的半路母子能走多远?

患难相依

杨森留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昌平做保安,工作地点离支妈妈位于东直门的家很远,不能天天回去。

一天晚上,杨森跟同事调了班赶回家。恰在那天晚上,支妈妈的心脏病犯了,杨森连夜将她送到医院。好在抢救及时,支妈妈脱离了生命危险。看着支妈妈醒来,杨森感到后怕,第一次有了心疼的感觉——支妈妈已经81岁了,他怎能放心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

支妈妈出院后,杨森在东直门附近找了一份在写字楼做保洁的工作。这样,早晚他都可以按时上下班,照顾支妈妈的饮食起居。时间是充裕了,可微薄的工资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更别说让支妈妈跟着自己过上好日子。

晚上,杨森伺候老妈睡下后,一个人在东直门附近闲逛——偌大的北京城令他迷茫,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老妈过上好日子。

夜里11点,街上的行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原来,附近的工人体育馆在开演唱会,此时刚好是散场的时候。听着大街上乒乒乓乓扔矿泉水瓶的声音,杨森的眼睛突然一亮——这不满地是钱吗?仅仅一个小时,杨森就捡了200多个瓶子。他站在街上把它们踩扁,然后捆起来扛回了家。走在路上,杨森忽然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要知道,工人体育馆几乎每周都有各种文体活动。

从此,杨森总是给老妈开点儿“小灶”。可是老妈心疼杨森的辛苦,舍不得吃。杨森就带着老妈一起捡瓶子。他随身带一个小马扎,到了工体附近,让老妈坐在马扎上看着他奔来跑去地捡瓶子。每捡够10个,他就会跑到老妈身边,让老妈为他撑袋子。母子俩配合得极好,这样的劳动让他们开心极了。

此后再想给老妈“开小灶”,杨森就对老妈说:“您都80多岁了还能劳动,真了不起!多吃点儿,好有力气陪我去捡瓶子。有妈在,我跑得比兔子还快。”老妈常常会在吃饭时支使杨森去给她倒水,然后把“小灶”悄悄埋在杨森的碗里。等杨森发现时,两人又是一番推来让去。那样的彼此惦记,在别人看来多少有几分寒酸,可母子俩在这样平凡而俭朴的日子里,深深体会到相依为命的母子情,幸福而知足。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老妈坚持早上在家门口目送杨森上班、晚上迎他下班。有了老妈的牵念,杨森一天到晚都是乐呵呵的,即使工作上有一些不顺心,他也总是隐忍——有老妈在,他不能失业。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杨森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事业渐有起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早晨,杨森照常起来跑步时,发现浑身疼痛,特别是脊柱以下僵硬,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没走几分钟就走不动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久,杨森没有告诉老妈,自己去了多家医院都没有查出病因。他绝望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病不得的。

他的不舒服最终没能逃过老妈的“法眼”。老妈四处为他寻医问药,讨来各种偏方,亲自动手熬药。可杨森的病依然不见好转,他终于动了回老家的念头——不管怎样,不能拖累老妈。

可是,话一出口,老妈就很坚决地告诉他:“你想都不要想。要是怕我这个老太婆以后会赖上你,那也得等病好了再走。你现在病着,把你交给谁我都不放心。别灰心,有老妈在,一定能好起来的!”

夜里,他睡不着,老妈也没有睡着。老妈不时起身,一会儿摸摸他额头,看有没有发烧,一会儿帮他掖掖被子,一会儿又跑到厨房里去烧香……

厨房里,传来老妈的啜泣声,杨森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他拉起被子盖住自己的头,想捂住自己的号啕声。大哭一场后,他更坚定了一个信念——要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才能让孤苦的老妈有个老有所养的晚年。

在老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两个多月后,杨森奇迹般地好了。那场莫名其妙的病对于他来说,更像是天赐的礼物,给了他和老妈从此不离不弃的理由。

活成一个“老不死的”

2005年,老妈所住的房子面临拆迁。房子一旦拆迁,像老妈这样的五保户就要被送到养老院去。见周围的房子纷纷沦为废墟,老妈的情绪也一天天低落。那些日子,老人总是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落泪。她对杨森说:“在北京住了一辈子,最后连个房子都没有。”

老妈的话深深刻在杨森心上,他知道老妈在意的不是房子,而是一个居有定所的家。杨森一边帮老妈整理旧物,一边对她说:“老妈,我明天就去找房子。您得这么想,您儿子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此后,老妈一直随着杨森迁移,搬了三四次家。

为了让老妈看到希望,杨森不仅将每个月工资上交,还特意将工资从银行卡里提出来,让老妈戴着老花镜坐在家里数现金。看着老妈数钱时的那份安详和快乐,杨森觉得不管在客户那里碰多少壁、费多少周折都值得。有时,杨森会故意向老妈要钱:“老妈,最近应酬有点儿多,私房钱花没了,透支点儿呗。”看着老妈一边掏钱,一边唠叨“你要攒钱娶媳妇”的样子,杨森觉得很幸福。

家里渐渐有了些积蓄,杨森告诉老妈:“等钱长到我这么高,咱们就有自己的房子了。”然而,老妈的心事并不在房子上。

很长一段时间,老妈迷上了打电话,给昔日的街坊邻居打,让他们帮忙给杨森介绍对象。可是,有自己这样一个半路老妈、这样一个累赘,谁肯嫁过来呢?老妈的情绪低落下来,她觉得自己拖累了杨森。杨森见了,认真地对老妈说:“能跟我结婚的人,必须是能接受您的人。老妈,您跟我的亲娘没有区别,在我心里您甚至比亲娘还亲。没有哪个儿子为了娶媳妇会把娘扔了,那样还会幸福吗?”

后来经人介绍,杨森与东北女孩秦玉花相识。在出租屋里,秦玉花见到了老妈。介绍老妈和秦玉花认识后,杨森便进厨房张罗午饭。看着杨森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再看看家里一切从简的生活以及90多岁高龄的老妈,善良的秦玉花心疼了。在她与杨森的感情里,有被感动的成分,更多的则是责任。

婚后,秦玉花再没有上过班,因为老妈越来越离不开人,自理成了问题。眼看老妈精神越来越差,为了给老妈鼓劲,杨森对她说:“老妈,我答应您,一年之内给您生个孙子,您得帮我照看。孩子交给您,我放心。”

杨森的话比任何药都管用,老妈果然不再成天打瞌睡,主动要求散步,能自己做的事尽量不用别人帮忙。老人还争分夺秒地为下一代赶制了小棉袄、小被褥,把奶奶的深情一针一线地缝了进去。

等手头终于凑够了一套两居室的首付款,杨森便马不停蹄地买房子、装修、乔迁。他要兑现承诺,让老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搬家那天,当被杨森背进属于自己的向阳卧室时,老妈老泪纵横。杨森对她说:“老妈,我特意买了一楼的房子。这样,每天您还可以接送我上下班。”

也就在这一年,杨森的女儿出生了。当杨森抱着女儿、搀着妻子回到家时,看见坐在轮椅上一直等在家门口的老妈,他快步走上前去,把女儿放到了老妈张开的怀抱里。那一刻,杨森喜极而泣。

女儿一天天长大,跟奶奶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刚刚蹒跚学步,就知道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拿拐杖,踮起小脚替奶奶拿桌子上的药。

只是老妈年岁大了,身体每况愈下,心衰肾衰,半夜上医院成了家常便饭。从家到医院的那段路,是杨森心里最阴暗、幽长的黑色通道。

那年春节,老妈再一次战胜了死神,又度过了一年。春节过后,老妈向杨森提出了最后的心愿——百年之后,要与老伴儿合葬在一起。可老妈只知道老伴儿葬在河北省海兴县。带着这仅有的线索,杨森马不停蹄地去了海兴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老妈丈夫的墓。

回到家,杨森问老妈:“答应您的事情,我都做到了吗?”老妈说:“你全做到了。”“那您也得答应我一件事,”杨森拉着老妈的手说,“您得答应我活成百岁老人。我从小就没了爸妈,好不容易有了妈妈,我还没叫够……”

老妈抬手抚摸着杨森的头,认真地说:“妈答应你,尽量活,活成老不死的。”话一说完,杨森和老妈都笑了,幸福的泪水也一同洒落下来。

老妈在95岁那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杨森怀抱着老妈的骨灰,从北京赶到老人的家乡,完成老人与丈夫合墓的夙愿。

在老妈的墓前,杨森摆上老妈生前爱吃的小食品,作最后的告别:“老妈,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禹步
    这是老爷子的事。在他年轻的时候,大概十岁吧。有一天下了私塾贪玩,跑到山上去了,直到晚上才想起回家。下山走到半路,他开始转圈。怎么走都回到原地。他认为是,怕得
  • 母爱大于天,父爱厚如地
    每天一个电话就那么几句话,以至于我觉得老妈都烦了。前天太忙几天没给家里打电话,昨天打回去,刚响,老妈就接了,问冻着没,问吃饱没,问累着没?我以为每天都有电话
  • 体验当家的喜悦和艰辛
    今天,妈妈终于答应让我当一天家。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里别提多开心啦!因为我可以露一手,让爸爸妈妈对我刮目相看。“老爸老妈起床了!”我朝躺在床上的老爸老妈喊道
  • [新传说]新传说·无法完成的任务
    1、接到任务卢建开了一家讨债公司,生意冷清,屋漏偏逢连夜雨,最近老妈又患上肺癌住进了医院,卢建急等着用钱。这天,卢建终于盼来一个客户。这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
  • [新传说]有事不要绕圈子
    这天早晨,陈跛脚推着小推车去农资商店买化肥。他家的玉米已长到喇叭口了,正是追肥的好时机。村中央有两家农资商店。路南的老店是邱老秃开的。邱老秃是个倔老头,从来不知道招揽生意,有人上门看不出他高兴,没有顾客他也不烦。路北的新店是姚峻开的,小伙子岁数不大
  • [小小说]梨子换面
    傍晚时分,老刘面馆开始热闹起来,食客们纷纷来吃晚饭了。黄伯是老食客,也是老刘的老朋友,他一指门外,说:“嗨,那个孩子到现在还没卖完梨子哩。”大伙往外一看,只见路牙子边停着一辆三轮车,车上坐着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瘦瘦黑黑的,一脸青涩,他并不
  • [小小说]谁来救我
    1。挟尸要价周末,王主任带上年轻漂亮的吴美丽,到鸡冠山去看油菜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下金色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头,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一般。吴美丽心情大好,拿出手机拍个不停,不时撒个娇:“老公,这里真美!我把照片发到微博,一下子多了好多
  • [中篇故事]合租房
    一个小小的意外,打乱了儿子为母亲精心设计的行程,让母亲看到了儿子真实的“北漂”生活——有辛酸,有挫折,更有激情和梦想……1。上北京张女士夫妇原先都在县城的小学当老师,现在退休了。儿子在北京读音乐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在搞什么“吉他培训”,和
  • [中篇故事]猎经
    早期,人们以打猎为生,传下了包罗万象的《猎经》。相传,看过《猎经》的人,打猎时可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然而,《猎经》也有自己的规则——“因序而猎,可得善终;为利而猎,必遭天谴”……1。倒吊猪范盛退休前是县森林警察大队的队长,退休后,因为他妻子
  • [幽默故事]一个顶俩
    阿风是个销售员,干了好几年,每月工资也就四千多。阿风做梦都盼着能升职加薪,好快点儿攒钱和女友小丽结婚。这天,阿风刚进办公室,就听几个同事在议论,老板准备提拔一名销售主任,过两天就要宣布。听到这个消息,阿风一上午都在瞎琢磨,觉得自己工作努力,这美事儿
  • [新传说]不要杀他
    1上海解放后不过一个礼拜,靠着解放军淞沪警备区的有力警备,及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严格管理,社会秩序趋于安定,天平路、广元路口车辆往来,行人穿梭,一番平和景象。司机王国瑞驾驶着军用大卡车从郊外开来,给在市区执勤的部队运送生活用品,如今已上了南北
  • [幽默故事]慌张的原因
    这样的爱,让人啼笑皆非,又发入深省……李华下了班往家走,刚拐进小区就看见一位大妈迎面喘着粗气冲了过来,李华一愣,上个星期在不远处发生了两起抢劫老太太的案件,老太太也被打成重伤。他赶忙让过大妈,随后把住路口。李华等了十几秒也没见人跑过来,转念
  • [小小说]放不下的一件事
    小镇的街上新开了一家理发店,门面、招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独特的是店主人,他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眉宇间有一块黑色的胎记,就像二郎神的那第三只眼一样,非常有特点。然而,小伙子却是一个右腿残疾的残疾人,需要架拐助行。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
  • [幽默故事]救命的猫叫声
    张强和小丽曾在同一家工厂打工,两人结婚后相亲相爱,真是幸福的一对。可谁知就在婚后第二年,小丽突然得了一种罕见的肌肉萎缩症。为了给小丽治病,张强辞了工作,带着小丽辗转各家医院,花光了所有积蓄,可小丽这病还是不见好转。为了方便小丽治病,张强干脆在镇医院边上租了
  • [开卷故事]给爱一个理由
    最近看到两则故事,有些巧合,都和孩子有关,都和取名有关。有个七岁的小女孩,她很孤独。爸爸偶尔会带她去野外钓鱼,女孩每次都期盼爸爸能带她探险,但爸爸总是聚精会神地盯住钓鱼线,不和她说话,于是女孩只好自己玩。她偷偷从装鱼饵的盒子里掏出一条蚯蚓,让它在手
  • [新传说]显灵
    赵爷年轻的时候在生产队赶马车,大鞭子甩得跟炸雷似的,再“龙性”的骡马,几鞭子下去都老实了。赶车的好把式脾气都暴躁,赵爷在家里更是说一不二,跟活阎王一般,两句话不对付就瞪眼睛,下一步就动拳头了。他儿子赵大虎那时候刚十二岁,挨的揍数都数不清,看自己爹跟
  • [幽默故事]两个媳妇
    从前,村里有两个媳妇,因为差不多时间进的门,又都守了寡,所以村里人很喜欢拿她们作比较。这年村里闹饥荒,饿死了好多人。先说张家媳妇,她是个孝顺媳妇,问人乞讨来吃的东西,都先给婆婆,自己饿得皮包骨头。一天晚上,门外炸雷爆响,张家媳妇正清点剩下的粮食,却
  • [传奇故事]踩药渣
    民间一直有“踩药渣”的习俗,将煎过的中药渣倒在路边,让来往行人踩踏。相传,踩药渣的人越多,服药者的病就好得越快。关于“踩药渣”来历众说纷纭,本篇则从鬼郎中的角度提供了另一种说法……自从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要方》后,中药在民间得到广泛推广,不说富贵之
  • [小小说]肉多别耍横
    十字路口,两个骑电动车的撞到一块儿。一个又高又壮,一个又矮又瘦,两个人都三十岁左右。高又壮骑电动车撞着了矮又瘦的腿。矮又瘦“哎哟”一声,说,你咋撞我啊?高又壮看了矮又瘦一眼,说,我撞你咋了,你找揍啊?说完,他把车子往地上一扔,抓住矮又瘦就动手。
  • [幽默故事]唐僧想吃啥
    唐僧与徒儿们去西天取经,这日走得腹中饥渴,便吩咐徒儿们化些斋饭来。沙僧忠厚老实,很听师父的话,自告奋勇去化斋。斋饭化来了,唐僧吃得很少。沙僧问:“师父,是不合口味?”唐僧看了看沙僧,笑了笑,什么也没有说。第二天,沙僧又主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