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怀恐惧的平凡人生

1909

“如果在30岁以前,最迟在35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没戏了。”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深怀恐惧的平凡人生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比较著名的大学,我被邀做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我明白那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但我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国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阶段,在国人还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下,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人生的招贴画了。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在如此这般的文化那儿,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予怎样的敬意和地位。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女人……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盛行过同样性质的文化倾向,体现于男人,那时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女子。一个男人如果都追求到了,似乎就摆脱平凡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一倾向仿佛渐成文化的主流。这一种文化理念的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平凡了,谁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生平凡,谁是狗熊。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此种文化倾向,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向。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下一代,如果他们普遍认为最远35岁以前不能摆脱平凡便莫如死掉算了,那是毫不奇怪的。

中国古代,称平凡的人们亦即普通的人们为“元元”;佛教中形容为“芸芸众生”;在文人那儿叫“苍生”;在野史中叫“百姓”:在正史中叫“人民”,而相对于宪法叫“公民”。没有平凡的亦即普通的承认,“公民”一词将因失去了平民成分而成为荒诞可笑之词。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古代的思想家们,关注体恤“元元”们的记载举不胜举。

比如《诗经·大雅·民劳》中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太辛苦了,应该努力使他们过上小康的生活。比如《尚书·五子之歌》中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如果不解决好“元元”们的生存现状,国将不国。而孟子干脆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三国志·吴书》中进一步强调:“财经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民者——百姓也,“芸芸”也,“苍生”也,“元元”也,平凡而普通者们是也。

怎么到了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平民们的某些下一代那儿,不畏死,而畏“平凡”了呢?

于是,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另类”同行的交谈。我问他是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答曰:“为了出人头地。哪怕只比平凡的人们不平凡那么一点点,而文学之路是我唯一的途径。”见我怔愣,又说:“在中国,当普通百姓实在太难。”于是,我又联想到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着一种平凡的东西。”她追问:“究竟是什么?”我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她惊讶地说:“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吗?”

我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我告诉她,国情不同,故所谓平凡之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不能相提并论。我说你是出身于几代中产阶级的人,所以你所指的平凡的人,当然是中产阶级人士。中产阶级在你们那儿是多数,平民反而是少数。你们的平凡的生活,是有房有车的生活。而一个人只要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那样的生活并不特别难。而在我们中国,那是不平凡人生的象征。

当时想到了本文开篇那名学子的话,不禁替平凡着、普通着的中国人,心生出种种悲凉。想那学子,必也出身于寒门;其父其母,必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然,断不至于对平凡那么恐慌。

当社会还无法满足普遍的平凡人的基本愿望时,文化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应时时刻刻提醒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人的种种生活方式刺激前者。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

我们的文化,近年以各种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太多太多所谓“不平凡”的人士了,而且,最终对他们“不平凡”的评价总是会落在他们的资产和身价上。这是一种穷怕了的国家经历的文化方面的后遗症。

而文化如果不去关注和强调平凡者们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看上去很弱,似乎已不值得文化分心费神,那么,这样的文化,也就只有忙不迭地、不遗余力地去为“不平凡”的人们大唱赞歌了,并且在“较高级”的利益方面与他们联系在一起。于是眼睁睁不见他们之中某些人“不平凡”之可疑。

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包括某些精英们在内的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夜市
    离我家不远有一个市场,这里是我们这个平凡小区中最热闹的地方了,尤其到了晚上,夜市开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小摊点便开始了它们丰富多彩的一天中的主题曲。我喜欢逛一
  • 七夜魂
    麻生家二婶死了,我则日夜担惊受怕。回想起来,有几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恐惧。无怪我啊!是她红杏出墙在先,我无意撞破在后。倘若我不扔那块石头,这一
  • 午夜电梯
    编者按:中发生的意外,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在眼前,让人恐惧,让人惊悚,如果能把细节再扩展一些,效果会更佳。加油。——不管你在慢吞吞的品味本文的深意,还是畏惧恐
  • 阴间的回铃
    对于白杉、麻五、万发这三个年轻人来说,人生的最大快事不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是打麻将杠底开花;人生的最大不幸不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 执拗
    那个女人活得一点也不快乐。她很孤单。自从男人和孩子被火烧死以后,她还是执拗地生活在那间房子里。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四周墙壁都是黑糊糊的房间里吃着咸
  • 坟墓里的女人
    有时我总在想,人死了会不会变成鬼或者僵尸之说?会不会以另一种形态而存在?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但有些时候我不能否定。在我的人生冥冥之中似乎有这东西的存在,我并
  • 五十个人生错觉——看看你有几个?
    人生路上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几时起几时落,浮浮沉沉,几时哭几时笑,悲悲喜喜,自信时我们相信自已的直觉,失意时,总是把感觉当成是错觉,而这些错觉会让人掉进一些
  • 人生应该好好奋斗,奋斗吧!
    人生如梦,梦若人生。人生,短短三万天,有高潮,有低谷;有成功,有失败;有生,有死。  青年人看到人生路上全是灿烂的鲜花,老年人看到人生途中只有荒凉的坟墓。 
  • 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资--李嘉诚的演讲
    很多人会认为打工是在赚钱。其实打工才是最大最愚蠢的投资。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除了我们的青春还有什么更宝贵?!很多人都抱怨穷,抱怨没钱想做生意又找不到资金。多
  • [幽默故事]拔胡子
    杰弗瑞是一位作家,他有一个怪癖,喜欢拔胡子。每当写作陷入困境时,他会一边思考,一边拔着下巴上的胡须。妻子琳达对此一直难以接受。一天,琳达的朋友结婚,邀请琳达和杰弗瑞去参加婚礼。可就在前一夜,杰弗瑞居然把下巴上的胡子拔掉了许多,整个下巴看起来就像没修
  • [新传说]离奇的嫌疑犯
    老罗是单身汉,多年前到城市里谋生,在城郊摆了个修鞋的小摊。他不买房子、不娶媳妇、不存款,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这天晚上,老罗收摊回家,因为天黑,走着走着,脚底下踩着个软乎乎的东西,吓了他一跳,把一只拖鞋甩出去老远。老罗定下心来,才发现原来是
  • [幽默故事]别时难
    这天晚上下班后,刘昌胜在公司门口等我,说想请我吃顿饭。二十多天前,我决定辞职,因为我这人生性豪爽,不拘小节,所以朋友挺多,三三两两地请我吃饭送行。不过刘昌胜属于借人两百块钱都会磨磨叽叽那种人,以我大大咧咧的性子,当然跟他不会走得太近。但人家为我饯行
  • [东方夜谈]通天绳
    似真似幻,神乎其神,这场出人意料的杂耍表演让“阎王爷”阎县长终生难忘……艺高人胆大民国那会儿,河南有个姓阎的县长十分贪酷吝啬,他曾说:“谁能让我白出一分钱,我叫他爷爷。”果然是只能他要别人的,别人从来要不了他的。老百姓们屡遭骚扰,苦不堪言,
  • [情节故事]徒弟的规矩
    宣州城里有一家“刘记”铁匠铺,铺主名叫刘大柱,他很小气,铺子里的几位伙计受不了,都离开了。于是,他决定收个徒弟,可以让他干活,还不用付工钱,比雇佣伙计合算多了。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这天,一位名叫杨小勤的小伙子来到铁匠铺中,要求学手艺。刘大柱一问才知
  • [新传说]致命心病
    罗署是税务局检查二科的科长,现在正和一个同事对新宇公司进行税务检查。新宇公司被匿名信举报偷税漏税,局长宋凯把检查任务交给罗署:“你去核实一下,这种匿名举报大多是查无实据的。”没想到,罗署和同事去新宇公司查了两天,就初步掌握了新宇公司偷税漏税的重大线
  • [幽默故事]清廉的王镇长
    张帅是远大建筑公司的老总,最近他听说清水镇要盖一批家属楼,就想通过王镇长把这活儿拿下来。张帅打听到王镇长的住址,晚上就将12万块钱揣进皮包,去了他家。他按响了门铃,王镇长亲自过来开了门,一见张帅,王镇长一怔,问:“你是谁?你找谁?”张帅亮明了自己的
  • [状元故事]状元的故事七则
    “状元”,指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中拔得头筹之人。自科举考试创立以来的历代状元中,既有饱读诗书之士,也不乏侥幸取胜之徒,留下了种种轶闻。后来,百姓们也把在某个行业成就最高的人称为“状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次,就为大家带来一组与“状元”有关的故事。
  • [小小说]一个钱包
    老石是光明村的村民。这天一大早,他在村头的路口拾到一个钱包。老石不爱占便宜,他不假思索,拿着钱包在村里吆喝了一圈:“这是谁的钱包,黑色的,里面只有五张一百元钱。”回到家他把钱包放在桌子上,老婆要翻翻里面还有什么东西,他都不让动。“瞧
  • [悬疑故事]魂断立交桥
    夏华租用的写字楼正好处在市中心,透过宽敞的玻璃窗就可以看到车水马龙的立交桥。立交桥的北面就是著名的温州商贸城。为了方便行人,在建桥时,设计师顺着立交桥的边缘增设了一条人行天桥,十分别致。这样一来,既点缀了立交桥的整体效果,又解决了人车交汇的矛盾。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