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房天下交流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西青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松江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宝坻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红桥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新津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孕妈知识宝库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大发大小单双技巧规律财经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青白江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中篇故事]尘封的杀机

633

一本七十年前的日记,透露了一桩惊天秘密,三个年轻人被这秘密深深吸引,全力以赴开始探索……疑点此起彼伏,真相扑朔迷离,三个年轻人将如何应对?他们能成功吗?秘密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1。神秘宝藏
  
  廖辉大学刚毕业,在古林镇文化站当站长。最近文化站接到县里通知,要求尽快上报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抗战文物,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展览。廖辉立刻行动,挨家挨户走访,可忙了好久却没征集到一件文物,正当他急得团团转时,西山村的王木匠主动找上门来了。
  
  王木匠长期从事古董家具收购生意,上个月他去县城旧货市场捡漏,低价淘到一张民国时期的花梨木书桌。在修补书桌时,王木匠发现了一个十分隐蔽的暗抽屉,打开暗抽屉,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发黄的旧本子。王木匠以为藏得如此隐秘,那本子肯定很珍贵,不料翻开一瞧,原来是一本七十年前的私人日记。王木匠很失望,随手将日记本丢到了角落里。这几天听说廖辉在征集抗战史料,王木匠想起了那个日记本,便拿着它来找廖辉。
  
  廖辉接过日记本翻了翻,发现这些日记写于抗战胜利前夕,便对王木匠说:“本子我先研究一下,如果里面的内容跟抗日战争有关,就拿到县里去展览,如果跟抗战没关系,明天我把本子还给你。”
  
  王木匠说:“这本子送给你啦,不管有没有用,都不必还给我了。”
  
  吃过晚饭,廖辉打开那本日记仔细读了起来。
  
  日记的作者叫邱伟达,当年在汪伪政府供职,担任财政部警卫队副队长。这本日记从1944年元旦写起,截止于第二年3月4日,主要记述作者的日常活动。廖辉从头读到尾,没发现多少与抗战有关的史料,就在他兴味索然时,最后的几篇日记让他眼前突然一亮。
  
  在1945年2月18日到3月4日的日记中,邱伟达断断续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随着日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南京汪伪政权的首脑们预感到末日将至,决定把中央储备银行四百公斤金条秘密转移,埋藏到浙江宁波。汉奸头子们私藏这笔财富,是为了将来逃往国外后使用。财政部长周佛海负责此事,具体由财政部警卫队队长杨叔丹和副队长邱伟达经办。3月1日,杨、邱二人将四百公斤金条悄悄装入三十个酒坛。3月4日,他们以慰劳浙东日军为名,乘坐“勇胜号”军舰,押着这批酒坛前往宁波。邱伟达最后一篇日记是在军舰上写的,只有短短一句话——一切都很顺利,明天早上将抵达目的地。
  
  读到此处,廖辉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很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但日记写到这儿就断了,后面的事无从知晓。如今是网络时代,很多资料可以上网查询,于是廖辉打开电脑,登陆百度进行搜索。
  
  然而,网上压根找不到与汪伪宝藏有关的内容。百度对杨叔丹的介绍非常简单,对邱伟达则没有任何提及。看来,杨、邱二人的信息还得通过其他途径寻找。
  
  藏着日记的书桌是从县城旧货市场买来的,这说明书桌的主人很可能住在本地,他会不会就是邱伟达呢?廖辉决定明天去县档案局查一下。
  
  查询的结果与廖辉的猜测吻合。邱伟达正是本县人,1941年到1945年期间,他担任南京伪财政部警卫队副队长。抗战胜利后,邱伟达以汉奸罪被捕,1948年初病死于狱中。
  
  几经周折,廖辉找到了邱伟达的孙子,证实那张书桌是他卖掉的,但他不知道书桌里有暗抽屉,也不晓得抽屉里有祖父的日记,对那批金条的下落更是一无所知。
  
  这条线索刚露头就中断了,廖辉只好想别的办法。藏宝地点在宁波,所以要探究金条的下落,还得从那儿入手。廖辉想起大学同学徐晓峰住在宁波,便打电话向他询问相关情况。
  
  徐晓峰告诉廖辉:宁波确实有一种传闻,说日伪军投降前,在某处秘密埋藏了一批数量可观的金条。但传闻仅仅是传闻,既缺乏可靠的证据,又没有事件的亲历者,所以很少有人相信那批金条真的存在。
  
  这个传闻与邱伟达的日记相互印证,廖辉寻找汪伪宝藏的愿望更强烈了。如果能弄清那批金条的下落,将获得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是对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最好的献礼。廖辉决定先独自追踪宝藏的线索,等有了明确结果再向上级部门汇报。而要揭开尘封的历史迷雾,必定要去宁波实地查访。
  
  第二天一早,廖辉揣着日记本,开车前往宁波。
  
  2。寻找报纸
  
  抵达宁波,廖辉首先去了徐晓峰家,他把邱伟达的日记拿给徐晓峰看,俩人共同研究汪伪宝藏的下落。
  
  以前徐晓峰不太相信藏宝之说,看完邱伟达的日记,他认为那批金条确实存在。但日记只说明金条曾运往宁波,随后的情况如何,要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怎样进一步寻找宝藏的线索呢?徐晓峰和廖辉同时想到了档案馆。宁波档案馆里有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在那儿应该能查到邱伟达等人到宁波后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或许可以窥见汪伪宝藏的蛛丝马迹。
  
  徐晓峰在档案馆有熟人,他当即和廖辉一起赶往那儿。
  
  来到档案馆,廖辉和徐晓峰查遍了相关资料,没发现杨叔丹和邱伟达在宁波的活动。资料员告诉他们:档案馆里保存的都是比较重要的史料,像劳军这样的小事,不大可能留下记录,如果要获取这类信息,最好查阅《时事公报》。《时事公报》是汪伪时期宁波的一份地方性报纸,每周出一期,那上面应该有劳军的新闻报道。
  
  刚才,廖辉和徐晓峰看到过十几张《时事公报》,但都是1945年3月以前的,没发现那以后的报纸,于是他对资料员说:“我们没找到1945年3月以后的《时事公报》,那些报纸在哪里呀?”
  
  资料员说:“《时事公报》发行量很小,抗战胜利后就停刊了,我们档案馆只收集到一小部分,1945年3月以后出版的报纸,你们得自己想办法去找。”
  
  去哪儿寻找所要的《时事公报》呢?连档案馆都征集不到,两个刚出大学的年轻人能有啥好办法?廖辉和徐晓峰急得直搓手。琢磨再三,廖辉又想到了网络。
  
  当晚,宁波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上同时出现了一个求助帖,题为《跪求1945年3月4日以后的〈时事公报〉》。廖辉在帖子里声明,报纸看完后立刻奉还,并有重谢。
  
  网络的力量确实强大,帖子发出后没多久,廖辉陆续收到了三张保存完好的《时事公报》。但很遗憾,这三张报纸的出版时间不对头,上面没有邱伟达等人劳军的报道。接着一连半个月,再也没人提供《时事公报》,廖辉和徐晓峰都认为,这下肯定没戏了。就在两人濒于绝望时,一个叫唐优优的女大学生打来电话,说她家里有一张1945年3月10日出版的《时事公报》。
  
  从时间上推算,这张报纸极有可能登载着邱伟达等人劳军的报道,廖辉非常兴奋,请唐优优赶紧把《时事公报》寄过来。可唐优优说报纸只能看不能借,因为自己的曾祖母把它当成心肝宝贝。这话让廖辉和徐晓峰更来了兴趣,他们立刻开车赶往唐优优家。
  
  唐优优家位于宁波郊区,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小院落。院落看上去又老又旧,但唐优优却是个充满朝气的靓妹。
  
  相互作过自我介绍,唐优优把廖辉和徐晓峰领进了书房。书房的写字台上摊着一张发黄的《时事公报》,报纸的周边已经破损,但文字部分保存完好。廖辉看了看出版时间,正是1945年3月10日,他小心翼翼地捧起报纸,仔细读了起来。
  
  翻到报纸的第二版时,廖辉激动得双手直颤——那儿赫然登着杨叔丹和邱伟达率队慰劳日伪军的报道!报道中说,国民政府慰问团于3月5日抵达宁波,带来了大量牛、羊肉和美酒,驻宁波日军对此表示热烈欢迎。报道的末尾还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并排站着五个身着军装的男子,左边两个是中国军官,右边三个是日本军官。根据照片下端的注释,那两个中国军官分别是杨叔丹和邱伟达。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茶峒拉拉渡
    最初对拉拉渡的认知与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的字里行间。“渡船头竖起了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
  • 人生路初始梦
    一条路走了几十年,一个梦一直做到了今天,路途保留着希望的脚印,梦里持续着初始的夙愿。这条路,不知翻新了多少遍,()这个梦,痴心不改当年。困惑时,庆幸有风雨相
  • 暗恋最终输给时间
    有人说:“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就是这样一种深邃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不是生离死别,不是哀号啼哭,
  •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
    人生五别,千万别犯1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健康在,不怕赚不来为了健康,有钱别省该出手时就出手2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享受眼前福,人生只
  • 最心酸的感情:不删除不聊天不交集
    前几天,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庆幸我们还是微信好友,可悲伤的是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从最爱到彼此陌生,是真的回不去了。即便还对你念念不忘,也不敢再去联
  • [情节故事]最鲜艳的旗帜
    PART.1至关重要的任务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集结了大量兵力向法国进攻,法国陆军部队伤亡惨重。正当指挥官要下令全线撤退的时候,恐怖的事发生了:
  • [民间故事]五天后的秘密
    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处,有一个茶棚村,说起这个小山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呢。清朝康熙年间,在泰安城的岱鲁书院内,有一对同窗好友,一个叫刘文,一个
  • [情节故事]提前一天
    马正是个怪人,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马正的怪,怪得有些不同寻常:他从不轻易许诺,只要许了,除非江河都枯竭了。他才会放弃履行诺言。你说说,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
  • [情节故事]月亮是怎么摘下来的
    从前有个国王,快到六十岁时才得了一位小公主,从此他便视小公主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这一年,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请遍天下名医都说治不好,这下可把国王急坏了。他
  • [幽默故事]一日好司机
    大李买了辆八成新的夏利车,他特意让朋友在前车门喷涂了醒目的标志:“自用车”。唉,同事们都有车,他大李可不能见人矮三分!星期天一大早,大李开车在城郊兜了一圈风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解1、次:停留。2、残夜:天快亮时。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
  • 情侣搞笑短信精选
    1、别让你的权利睡着了,这话通常用于洞房花烛夜时。2、直到今天才发现,吸引住男人的办法是让他一直得不到;吸引女人的办法,反之,就是让她一直满足。3、男人,上半身是修养,下半身是本质;女人,上半身是诱饵,下半身是陷阱。4、当你穿上了的婚纱,我
  • 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习惯心疼你的一切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1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2我的世
  • 欧阳修《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
  • 优美小清新的散文诗
    蔷薇花开气候渐暖大地温润是蔷薇花开的季节了吧粉红粉红的瓣儿透着一股花香的沁染而出清晨空气中弥漫的水汽滋润着花朵一滴水珠由花尖滴落至花谷最后消失在了日光倾城下蔷薇的花瓣浑厚而
  • 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 感悟大海
    近日,我随旅游团去了山东日照,第一次看到了我心中向往了四十年的大海,亲眼目睹了辽阔宽广的海洋和大海的风采。亲身感受大海的和大海的胸怀。我站在海边,看着那烟波浩渺、起伏不定的苍茫大海,我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和激动。心中就像没有云的天空一样,宽
  • 留学生养猪回乡当猪倌
    乐亭县庞各庄镇王村东南的基地陆续迎来全国各地的客户。1月29日,记者走进这片有着9个大棚的基地,看到大小不等的黑、白、黄三种颜色的,在各自的猪舍内有的吃着饲料,有的在晒太阳,有的用嘴含住自来水龙头喝水解渴。然而,令记者惊奇的
  • 人生中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中留下许许多多的回忆,他们像沙滩上闪光的珠贝,时不时的让你拣起它,细细的咀嚼。夜,静得可怕,连一丝风也没有。天上几颗稀稀疏疏的星星眨着眼睛,远处几户人家的火已熄,可我还坐在沙发上久久不能入睡。收音机里放着周华健的《》,这使我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