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圈子

装备论坛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江汉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江夏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新洲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洪山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专业取名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江岸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黄陂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跳蚤市分享坛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他的心在荒原

3653

在英格兰西南部都彻斯特博物馆中,有一个小房间,参观者只能从窗口往里看。我们因为是中国作家代表团,破例获准入内。

这是托马斯·哈代(一八四○--一九二八)的书房,是照他在麦克斯门的家中书房复制的。据说一切摆设都尽量照原样。四壁图书,一张书桌,数张圈椅。圈椅上搭着他的大衣,靠着他的手杖。哈代的像挂在墙上,默默地俯视着 的书房,和不断的来访者。

他在这样一间房间里,就在这张桌上,写出许多小说、诗和一部诗剧,桌上摆着一些文具还有一个小日历。日历上是三月七日。据说这是哈代第一次见到他夫人的日子,夫人去世以后,哈代把日历又掀到这一天,让这一天永远留着。馆长拿起三枝象牙管蘸水笔,说就是用它们写出《林中人》、《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

书架上有他的手稿,有作品,还有很多札记,记下各种材料,厚厚的一册册,装订得很好。据说这一博物馆收藏哈代手稿最为丰富。馆长打开一本,是《卡斯特桥市长》,整齐的小字,涂改不多。我忽然想现在有了打字机,以后的博物馆不必再有收藏原稿的业务,人们也没有看手稿的乐趣了。这手稿中夹有一封信,是哈代写给当时博物馆负责人的。大意说:谢谢你要我的手稿,特送上。只是不一定值得保存。何不收藏威廉·巴恩斯的手稿?那是值得的!这最后的惊叹号给我印象很深。 过了快一百年,证明了哈代自己的作品是值得的!值得读,值得研究,值得在博物馆特辟一间--也许这还不够,值得我们远涉重洋,来看一看他笔下的威塞克斯、艾登荒原和卡斯特桥。

威廉·巴恩斯是都彻斯特人,是这一带的乡土诗人。街上有他的立像。哈代很看重他。一九○八年为他编辑出版了一本诗集。哈代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乡土作家。可是他和巴恩斯很不同。巴恩斯"从时代和 中撤退出来,把自己包裹在不实际的泡沫中",而哈代的意识"是永远向着时代和世界开放的"①。一九一二年哈代自己在威塞克斯小说总序中说:"虽然小说中大部分人所处的环境限于泰晤士之北,英吉利海峡之南,从黑令岛到温莎森林是东边的极限,西边则是考尼海岸,我却是想把他们写成典型的,并且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地方,在那里' 是 的奴隶,生活是时间的弄人'。这些人物的心智中,明显的地方性应该是真正的世界性。"
哈代把他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十四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总称为威塞克斯小说,但是这些小说反映的是社会,是 ,远远不只是反映那一地区的生活。小说总有个环境,环境总是局限的,而真正的好作品,总是超出那环境, 全世界。

哈代的四大悲剧小说,《还乡》、《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和《无名的裘德》,就是这样的小说。我在四十年代初读《还乡》时,深为艾登荒原所吸引。后来知道,对自然环境的运用是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还乡》便是这一特色的代表作。哈代笔下的荒原是有 的,它有表情,会嚷会叫,还操纵人物的活动。它是背景,也是角色,而且是贯穿在每个角色中的角色。英国文学鸟瞰一类的选本常选《还乡》开篇的一段描写:

天上悬的既是这样灰白的帐幕,地上铺的又是那种最苍郁的灌莽,所以天边上天地交接的线道,划分得清清楚楚。……荒原的表面,仅仅由于颜色这一端,就给暮夜增加了半点钟。它能在同样的情形下,使曙色迟延,使正午惨淡;狂风暴雨,几乎还没踪影,它就预先现出风暴的阴沉面目了;三更半夜,没有月亮,它更加深那种咫尺难辨的昏暗,到了使人发抖、害怕的程度。

今天看到道塞郡的旷野,已经很少那时一片苍茫、万古如斯的 了。英国 带我们驱车往荒原上,地下的植物显然不像书中描写的那样郁郁苍苍,和天空也就没有那样触目的对比。想不出哪一个小山头上是游苔莎站过的地方。远望一片绿色,开阔而平淡。哈代在一八九五年写的《还乡》小序中说,他写的是一八四○--一八五○年间的荒原,他写序时荒原已经或耕种或植林,不大像了。我们在一九八四年去,当然变化更大。印象中的荒原气氛浓烈如酒,这酒是愈来愈多地掺了水了。也许因为原来那描写太 ,便总觉得不像。不过我并不遗憾。我们还获准到一个不向外国人开放的高地,一览荒原景色。天上地下只觉得灰蒙蒙的,像里面衬着黯淡,黯淡中又透着宏伟,还显得出这不是个轻松的地方。我毕竟看到有哈代的心在跳动着的艾登荒原了。

我们还到哈代出生地参观。经过一片高大的树林,到一座茅屋。这种英国茅屋很好看,总让人想起童话来。有一位英国女士的博士论文是北京四合院,也该有人研究这种英国茅屋。里面可是很不舒适,屋顶低矮,相当潮湿。这房屋和弥尔顿故居一样,有房客居住,同时负责管理。从出生地又去小村的教堂和墓地--斯丁斯福墓地。哈代的 和妻子都葬在这里。

葬在这里的还有哈代自己的心。

墓地很小,不像有些墓地那样拥挤。在一棵大树下,三个石棺一样的坟墓并排,中间一个写着"哈代的心葬此"。这也是他第一个妻子的坟墓。

据说哈代生前曾有遗嘱,死后要葬在家乡,但人们认为他应享有葬在西敏寺的荣耀。于是,经过商议,决定把他的心留在荒原。可是他的心有着很不寻常的可怕的遭遇。如果哈代自己知道,可能要为自己的心写出一篇悲愤的、也许是嘲讽的名作来。

没有人能说这究竟是不是真的,但是英国朋友说这是真的--我倒 不是真的。哈代的遗体运走后,心脏留下来由一个农夫看守。他把它放在窗台上,准备次日下葬。次日一看,心不见了,旁边坐着一只吃得饱饱的猫。

他们只好连猫葬了。所以在哈代棺中,有他的心,他的夫人,还有一只猫!我本来是 猫的,听了这个 以后,很久都不愿看见猫。但是哪怕是通过猫的皮囊,哈代的心是留在荒原上了,和荒原的泥土在一起。散发着荒原的芬芳,滋养着荒原的一切。

关于哈代作品的讨论已是汗牛充栋。尤其是其中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问题。他的人物受命运小儿拨弄,无论怎样挣扎,也逃不出悲剧的结局。好像曼斯菲尔德晚期作品《苍蝇》中那只苍蝇,一两滴墨水浇下来,就无论怎样扑动翅膀再也飞不出墨水的深潭。哈代笔下的命运有偶然性因素,那似乎是无法抗拒、冥冥中注定的,但人物的主要挫折很明显是来自社会。作者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有一段议论,说:"将来人类文明进化到至高无上的那一天,那人类的直觉自然要比现在更敏锐了,社会机构自然要比掀腾颠簸我们的这一种更密切地互相关联着的了。"
他也希望有一个少些痛苦的社会。苔丝这美丽纯洁的姑娘迫于生活和环境,一步步做着本不愿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一次次错过自己的 ,最后被迫杀人。这样的悲剧不只是控诉不合理的社会,在哈代笔下,还表现了复杂的性格,因为你高尚纯真,所以堕入泥潭。哈代把这一类小说名为"性格和环境小说"。在性格与环境冲突中(不只有善与恶的冲突,也包括善与善的冲突),人物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正是黑格尔老人揭示的悲剧内容。

我们经过麦克斯门故居,因为不开放,只在院墙外看见里面一栋不小的房屋,那是哈代从一八八三年起自己照料修建的,--他出身于建筑师 ,自己也学过建筑。他于一八八五年迁入,直到逝世。据说现有人住,真不知何人胆敢占据哈代故居!

这次参观的最后一站是有名的悬日坛,这是一望无际的旷野上的大石群。据说是史前两千八百年左右祭祀太阳的庙。一块块约重五十吨的大石,有的竖立,有的斜放,有的平架在别的大石上,像是这里曾有一个宏伟的巨人,现在只剩了骨架。冷风从没遮拦的旷野上四面刮来,在耳边呼呼响,好像不管历史怎样前进,这骨架还在向过去呼唤。

我站在悬日坛边,许久才悟过来这就是苔丝被捕的地方。她在后门中睡着了,安玑要求来人等一下,他们等了。苔丝自己醒了,安静地说:"我停当了,走吧!"这些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大石当然知道,在充满原始粗犷气息的旷野上,像苔丝这样下场的人,不止一个。

我的 是以哈代为题的,那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以为哈代的作品并非完全是悲观的,它有希望。举的例子是《苔丝》这书中最后安玑和苔丝的妹妹结合,这表示苔丝的生命的延续,她自己无法达到、无法获得的,她的妹妹可以达到、获得。最近听说很多本科生研究生都以哈代为题做论文,以至关于哈代的参考书全部借完。其中有我的一位青年朋友。他深爱哈代,论文题目是《苔丝》。他以为安玑和丽沙·露的结合是安玑对苔丝的背叛,表明人性不可靠。有些评论也持此观点。我则还是 原来看法。哈代自己在《晚期和早期抒 集》序中很明确地说过:"我独自怀抱着希望。虽然叔本华、哈特曼及其他 家,包括我所尊敬的 在内,都对希望抱着轻蔑 。"
他还在日记中说:"让每 以自己的亲身生活 为基础创造自己的哲学吧。"
哈代自己创造的是有希望的哲学。他在作品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无情的,但他给人留下的是生活中的希望。

关于悲观、 的问题,哈代还说他所写的是他的印象,没有什么信条和论点。他说:这些印象被指控为悲观的--这似乎是个恶谥--很为荒谬。"
很明显,有一个更高级的哲学特点,比悲观主义,比社会向善论甚至比批评家们所持的乐观主义更高,那就是真实。"


能仔细地看清真实 勇气和本事,看清了还要写出来,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本事。哈代因写小说被人攻击得体无完肤,《无名的裘德》还被焚毁示众。有人说他因此晚年改行写诗,也有人说改行是因家庭原因。我以为他一直想写诗,在写小说时,常有 在他心中盘旋,想落到他笔下,他便也分给诗一些时间。他也可能以为诗的形式更隐蔽,能说出他要说的话。事实上,他从年轻时就一直断断续续在写诗。

回伦敦后,从访古改为访今了。我却还时常想起都彻斯特小城,星期天商店全关门,非常安静。旅馆外不远处斜坡下的那一幅画面:一座英国茅舍,旁边小桥流水,还有一轮淡黄色的圆月,从树梢照下来;我曾想哈代的铜像应该搬到这里。他现在大街上坐着,虽然小城中人不太多,也够吵闹的了。后来得知这茅舍有个名称,是刽子手宅。便想幸好哈代生在近代,生前便能知道得葬西敏寺(其实诗人角拥挤不堪,不如斯丁斯福墓地多矣),若在中古,难免会和刽子手打交道。

"如果为了真理而开罪于人,那么宁可开罪于人,也强似埋没真理。"
这是哈代在《苔丝》第一版导言中引的圣捷露姆的话。看来即使他有着和刽子手打交道的前途,也还是不会放下他那如椽的大笔的。

哈代出生地展有世界各国译本,但是没有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文译本,回来后托人带去一本《远离尘嚣》。这篇小文将成时,收到都彻斯特博物馆馆长彼尔斯先生来信,他要我转告我的同行,他们永远盼着有欢迎中国客人的 。

应该坦白的是,在博物馆中,我把哈代的手杖碰落了两次。也许是不慎,也许是太慎。英国朋友说哈代当然不会在乎。不过我还是要向他和全世界热爱他的读者道歉。

zhl201703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漠上歌
    茫茫白沙,谟海边歌阵阵狼啸,婉转悠长不敢回望,寂寞嘹亮沙画雨中,长发飘摇沧廖回望,藏了忧伤苍苍荒原,祭寂白花彩纱裙带,芳华女子薄衣舞袖,与狼而伴无人问津,无
  • 绘画天才
    幼儿园要举行绘画比赛,老师说,为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不管用什么东西画,不管怎么画,不管画在哪里都行。很多孩子都报了名,六岁的蒂姆调皮又聪明,而且很有绘画天赋,当然也报了名。比赛当天,有的孩子带了水彩笔,有的带了喷漆,还有的带了五彩的矿石。至于画纸,也是千奇
  • 许飞:敢做第一个吉他私塾校长
    在2006年参加超女前,许飞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大学时乖乖考研,考上研,念完研究生之后中规中矩地去当一名教师。老天厚爱这个音乐才女,随后她在超女比赛中一举成名,她当教师的愿望渐被搁浅。直到2008年这一念头再次汹涌地冒出来,许飞开始琢磨如何实现自
  • 总有一些花朵在夜间绽放
    “亲爱的,我的视线越来越模糊。也许,等不到明天,就什么都看不到了,我将永远生活在茫茫黑夜……”清晨,70岁的郡乔·鲁滨逊,站在自己家的花园里望着天空,贪婪地捕捉黎明的第一缕阳光,而他和妻子希瑟说话的语气,却充满了无奈的伤感。早在半年前,
  • 永远的教训
    秋林和表弟合伙在城里开了家烧烤店,表弟打点烧烤店的生意,秋林则负责下乡去收购屠宰活羊。不过,秋林这家伙有点黑心,到了乡下,有时是老实安分的买卖人,会和人家正儿八经地谈价格,收活羊;有些时候,秋林却又变了身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偷羊贼,一旦看到拴在街巷里无人
  • 回眸2009我的成长故事
    2009年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一年,我学会做很多事,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做饭。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妈妈对我说:“你都这么大了。还不会做饭,我像你这么大时就会干很多家务了,今天我教你用电饭煲做饭。”我高兴地同意了。妈妈先说清了步骤,第一
  • 希望就在下一次
    现在工作不好找,我从学校毕业后,费尽周折才在一家公司谋到一份做销售的差使,试用期一个月。眼看一个月就快满了,我一个单子也没签着。这天,经理找到我,悄悄地对我说,他手里倒有一个大单子,可是客户很令人头疼,连派了好几个人去都没有谈成,反正我也没有别的项目,不妨
  • “一元钱”和一碗汤圆
    我家里穷,妈妈又下岗了,靠在菜市场上摆个摊子过日子,我从不敢伸手向妈妈要零用钱。周六那天早上,我刚起床,妈妈就把两元钱塞进我的口袋里,一夜之间,她仿佛成了大富婆,挺阔气地说:“你想吃什么就到街上去买吧!”我不是在做梦吧?我从口袋拿出钱来,看了又看,两
  • 最美女孩的“最美遗愿”
    12岁,正是花儿一般绽放的年龄。然而,谁能够想到,一朵娇艳的鲜花正遭受着一场磨难。2012年4月,即将小学毕业的她,正在紧张地复习功课,突然,一阵头疼欲裂的感觉瞬间向她袭来,她来不及镇定一下自己,就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便倒在了课桌上。她已经不是第
  • 愚蠢也是天使的礼物
    前不久看书,读到一则这样的寓言——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要送给他一样礼物:一种是愚蠢,一种是聪明。有位叫伊莎贝尔的女孩,接到天使给她的愚蠢的礼物时,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天使知道后,义正词严地对她说:“愚蠢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份额,只是各人在多少上有差异。作为一个
  • 最美好的存在
    女孩子之间的好,犹如初恋,带着一丝丝甜蜜的忧伤。我与海蓝,便是如此。我们不仅分享从家里带来的糕点、糖果,彼此视若珍宝的手链、发夹,亦分享那些无法给师长们讲述的秘密。甚至后来我们暗恋上隔壁班同一个男孩,竟很奇怪地也没有丝毫的嫉妒。18岁那年,我考入省城
  • 变老是一件很美丽的事
    10年前,当《东方时空》的白岩松还是年轻的小白时,年轻的小白曾说。渴望变老。那时,我觉得小白真是太年轻了,年轻得有些奢侈。10年后,年轻的小白依然年轻,当年就不很年轻的我亩然年轻不再。但就有那么一天,当我看到一个巨幅招商广告:“80岁,我们看海去”时,我忽
  • 人生从此孤独
    有时候我想,莫非孤独这东西也有遗传性不成?记忆中,祖父是个孤独的人,他极少同入交往,漫长的冬夜里就自己一个人哼着不知什么歌在油灯下编筐编席子;父亲更是个孤独的人,在公社(乡镇)当那么多年党委宣传委员,几乎从未看见他往家里领过同事,也没人来访,他回到家就捧一
  • 一粒沙
    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一个人,他做了一世的旅客。他每天都在赶路,他所走的路就是世界上的路。他很不幸,一开始便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这使他走起路来总不能十分如意。而且走了不久,他的鞋便挑进一粒沙。路既是世上的路,而这世上又遍地是沙土,跳进一粒沙,本也极其平
  • 丑小鸭的新旅途
    变成天鹅后,丑小鸭和他的好帮手——甲虫朋友又踏上了新的旅途。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他们背着旅行包,手拉手走在森林的小路上,丑小鸭说:“我们去寻找传说中的宝藏吧,我有藏宝图!”“虽然我不怎么相信传说,但我还是愿意陪你去找宝藏。”甲虫说
  • 天使在歌唱
    黑暗里的夜莺杨燕长得漂亮,身材轻盈,人们都喜欢叫她“燕子”。可父亲,却叫她“小夜莺”。虽然生长在小县城,没上过几节像样的音乐课,但杨燕却天生有着美妙的歌喉。邻居们都说,她遗传了母亲的好嗓子。做饭时,洗衣服时,擦抹桌椅时,她无时无刻不在哼着歌儿。再难学的歌,
  • 8年卖掉20万只卤鸡蛋,养母为你“找”回耳朵
    为了领养这个无耳弃婴,她不惜和丈夫闹翻,背井离乡去深圳打工。为了挣钱给儿子“找”耳朵,她卖了20万只卤鸡蛋。女主人翁何金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平凡母亲应该做的事,是母亲都会疼爱孩子,包括别人的……”2009年1月17日,湖北省来凤县的何金霖女士,拉着
  • 丁当的艳遇
    当今年三十岁了,人长得高高大大,双眼皮,国字脸。前几年,经商折了本,个人问题没解决。这两年,丁当炒股票发了。发了多少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丁当花了二十万元,在市区买了一套三室两厅、外带一个十平方米阳台的房子。看着豪华舒适的房子,丁当心醉了,该享受享受生活了
  • 父亲的眼泪
    当时你对我哭,是因为我是不良少年;现在你对我哭,是因为我是博士。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但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前打骂、教导儿子;第二是相信棒头出孝子,因为我爷爷当年就是用打的,而且打得很严
  • 20岁少女微笑面对癌症
    阳光女孩遭遇癌魔1999年6月,首都经贸大学二年级学生李蕾发现连续几天头疼,这对一个从小就没得过病,连续6年短跑第一的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开始一天疼一两次,她扛过去了,后来一天三四次,她不得不去校医室要止痛片,再后来不仅痛疼频繁,且持续时间延长。李蕾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