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媳妇国名字由来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2740

发布:2024-03-03 22:55:06  来自 拧巴小姐姐 觅知友会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八百媳妇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八百媳妇国的由来

泰国清迈,在古代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曾经被中国的文献称为八百媳妇国。 和 中都以这样的名字记载清迈,并解释说,因为这个国家的首领有八百个妻子,每个妻子领导一个寨,所以得了这样一个名字。

image.png

(清迈建筑)

这种“八百媳妇国”的叫法,最早见于元代史籍《招捕总录》。 人写的《四夷馆考》也提到八百媳妇国。四夷馆是 在永乐五年设立的专门翻译机构,目的是为了为适应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的交往。四夷馆中的“八百”馆,是为了培养“八百媳妇国”语文的翻译人才。

那么,这个国家的首领是不是真的有八百个老婆?或这个国家是否由八百个大小不同的村寨组成的,每个寨都由妇女当首领?这些已经无从考证。有不少学者认为,八百可能只是形容数量多的一个夸张说法,即使曾经有八百个寨,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些数目众多的寨也很可能被合并。

十八世纪后半叶, 在 三十一年时设立清迈宣抚司时,称这有十八大猛、十八小猛,这些“猛”,也就是以城镇或村寨为载体的社会—行政单位。而缅甸方面的史料《琉璃宫史》则说缅甸 军队在十六世纪五十年代末占领清迈时,清迈国王下属的藩镇有57个。这些数字都与“八百”相差甚远。

不过,“八百媳妇国”这样一个称呼,反映的是当地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除了“八百媳妇国”,在今天的泰国北部地区还曾出现过一个“女王国”。

02、 “八百媳妇国”的历史概况

在中国史书中,“八百媳妇国”还有另外的叫法——兰那国或揽那国。“揽那”一词最早见于《明史》八百媳妇传。揽那和“兰那”只有音译的差别,两者在泰语中都是百万稻田的意思。

这个国家是由泰国历史上著名的孟莱王于1261 年建立的,最开始是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建城,大概过了三十来年,也就是在后来在十三世纪末,将首都迁到清迈。在孟莱王当政时期,“八兰那国发展壮大。孟莱王奠定了这个国家以后数百年发展的疆域和文化基础。

image.png

(清迈清曼寺,距今700年历史)

在芒莱王当政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 的统治下,此时元朝势力也开始向南方扩张。十三世纪五十年代,元军攻占现今云南大理,灭了 。大概过了二十年,也就是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元军成功控制整个云南。之后,元朝开始对缅甸和交趾发动战争。作为同样位于中南半岛,离元帝国不远的国家,兰那国为了躲避元朝的威胁,决定新建城市迁都,将首都改到清迈城。清迈在傣泰语中的意思就是新城的意思。

清迈的地理位置环境很好,交通发达,往南可以通过宾河到达现在泰国中部地区,往北则可

以方便到达更北边的清盛乃至云南。另外,清迈的所在地宾河平原面积也大,水源也更为丰富,更有利于粮食生产。

image.png

(清迈大佛塔寺)

根据泰国史书记载,孟莱王统一泰北地区后,这个王国的核心地区酒包含了现在的清迈、南奔、南邦等地。孟莱王还派他的儿子去统治今天缅甸景栋地区的一个地方。后来,“八百媳妇国”形成了以清莱为中心的北部地区和以清迈为中心的南部地区两大区域。

03与元明的密切关系

元朝虽然多次派兵远征这个国家,但因为路途遥远,形势复杂,所以一直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在十四世纪初,孟莱王去世后,元朝开始对“八百媳妇国”采用招抚办法。但两次招抚都没有达到目的,八百媳妇国仍然和小国车里结成联盟侵扰元朝边界。直到十多二十年后,也就是十四世纪二十年代, 八百媳妇国才向元朝投诚。

后来,元明两朝在这设立宣慰使司,在名义上归中国治理,但八百媳妇国实际上也还是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其王室、藩属、主体族群和文化、宗教等方面并没有什么变化。十六世纪五十年代至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八百媳妇国被缅甸东吁王朝所统治,但和元明时代的中国统治一样,它还是保留了相对独立的王国存在形式。1775年,它正式并入 ,才算真正结束其王国的存在形式。

参考文献:

1.段立生,《泰国史散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2.贺圣达,《孟莱 都清莱的历史功绩和兰那(八百媳妇)的历史发展》,《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第2期。

3.何平,《“八百媳妇”——“兰那王国”及其主体民族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诸葛亮一个八卦阵就能抵挡十万精兵这八卦阵到底是什么原理

诸葛亮一个八卦阵就能抵挡十万精兵这八卦阵到底是什么原理

皇太极有11个儿子,顺治继位后其他10子结局如何?

皇太极有11个儿子,顺治继位后其他10子结局如何?

宋金第二次议和—隆兴和议

宋金第二次议和—隆兴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