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用了什么计,淹死项羽20万大军?

833

发布:2024-02-17 18:37:11  来自 橘生淮南 觅知友会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信, 之一,他足智多谋,奇计百出,有兵仙的称号。在行军作战方面,韩信有他独到的地方,就是特别擅长于利用奇谋,以弱胜强,集中优势兵力击破敌军弱势兵力。

image.png

在作战方面,韩信尤其善于利用水,他的主要战绩,大多与水有关。例如在灭魏的睢水之战中,韩信浮罂渡河,用木盆为依托,派遣一支奇兵深入魏军软肋之处,一战破敌;在灭赵的 中,韩信背水立阵,吸引敌军主力,然后派副将 率领一支奇兵抄了赵军的后路,最终以2万人击溃20万敌军。

在扫灭魏、赵、代、燕等国后,韩信趁 不备, ,很快就占领了大片土地。在潍水,韩信与 账下大将——龙且的20万大军对垒。战前,韩信故意示弱,带兵“ ”,装作自己再躲避龙且的兵锋。对此,龙且果然上当,大笑道:“韩信这人我了解,在项王手下做事时就不行,看我一战擒他!”

然而龙且万万也没想到,韩信早就为他挖好了坑。战前,韩信秘密准备了1万多条沙袋,然后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堤坝,阻挡了大部分流水。

到了晚清,清军面临太平军的进攻时,曾试图效仿韩信的水攻战术。但清军将领却失望的发现,这种计策根本不可能成功。对此, 总结道:

“沙囊壅水,下可渗漏,旁可横溢,自非兴工严塞,断不能筑成大堰”。

简单翻译就是,用沙袋阻塞河道,缝隙太大,水会从下方泄露,会从旁边流走,除非是严格的堵河工程,否则根本堵不住河水。如果是小河流或者是溪水,虽然沙袋确实能堵住大部分流水。但却难以给敌军带来杀伤力,甚至连让人站稳的力气也没有,没有任何杀伤力。

image.png

因此,曾国藩认为韩信的“潍水之谋”断不可信。即使是真的,史书也肯定隐藏了韩信用兵的细节,如果盲目模仿,便只会失败。因此曾国藩感叹道:

“君子之作事,既征话古籍,职请人言,而又必慎思而明辨之,庶不至冒昧从事耳。”

也就是说,君子做事,绝不能盲目模仿古人。

到后世,学者们对潍水进行了考察,发现作为战场的潍水河床是由石头组成,而常见的淤泥。这种石质的河床,不仅适合于筑坝,也适合于壅水和战斗。因为若河床是松软的泥沙,多少沙袋也会陷进河沙之中。

同时,潍水水流量不算很大,足以用沙袋阻塞大部分流水。但是这里的水流量不大,只是相对于大河。相比于小河小溪,潍水的流量又算很大了。若开闸放水,足以将人冲走好几里。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史书中的奇谋战例之所以不能盲目模仿,就是因为要施展这些谋略,必须满足很多条件。而这些条件,不是那些不懂军事的史学家所能说清楚的。因此,后世将领学习前人的奇谋,往往只能学其形式,而不能学其精髓。

以火牛阵为例。战国时,齐国大将 集中数百头牛,并在其犄角上绑上尖刀,在其尾巴上点燃火焰。随后,齐国人将火牛从事先在城墙下挖好的洞穴中放出,然后大败围攻即墨城的燕军。

火牛阵是如此经典,引得后世将领争相效仿。但是奇怪的是,这些战术皆以失败而告终。给敌人白送牛肉还算好的。在一些战役中,火牛甚至回头冲击本方阵营,导致本方大败。

因此古 战者,往往不用奇谋。例如 、 、 等 ,几乎不用奇谋,都是以“穷兵极势”,正面击破对手。而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时,同样不用奇谋。对此他曾说:

“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原来,曾国藩在作战时,注重扎营。行军时,湘军半天行军,半天扎营,不管多劳累,都得把营寨修得里三层外三层。就这样,湘军 ,在太平军眼皮底下包围了城池,并利用城外坚固的营寨阻挡援军,所谓围点打援。

相比于湘军,太平军更喜欢用奇谋。作战中,太平军往往利用声东击西、 的打法,玩弄清军于股掌之间。但是此计对于湘军却毫无效果,因为无论太平军怎么挑动,湘军就是不动如山。而这应征了前文的观点,奇谋之所以得逞,往往是因为敌方将领的愚蠢。

在笔者看来,古人奇谋奇策,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即使要模仿,也是模仿其精髓,而不是外在。能用奇谋之人,往往都天赋异禀,运气好的惊人。如果没有像韩信这样的昭昭天命,还是老实地“结硬寨,打呆仗”吧。只有先立于不败之地,才是取胜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慈禧掌权期间地位无人能撼动慈禧都做了哪些事情

慈禧掌权期间地位无人能撼动慈禧都做了哪些事情

一战封“神”被列入武庙,揭秘赵奢传奇的一生

一战封“神”被列入武庙,揭秘赵奢传奇的一生

刘邦封了八个王爷中先后被除掉了七个此人为什么会能够幸免

刘邦封了八个王爷中先后被除掉了七个此人为什么会能够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