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翁同龢之争影响多严重?间接导致甲午战败

2122

晚清政坛上的帝后党争中, 与翁同龢总是站在对立面,二人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不可调和。帝党以 正途出身的中枢京官为主,翁同稣等成为中坚力量。 帝亲政后, 唯恐其大权旁落,重用一些权臣来制衡帝党,而这些权臣也需要依靠慈禧的权力来驰骋宦海,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后党的骨干人物主要有李鸿章、奕励、 等人。

清末民间流行着一副著名的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对联不仅体现了李鸿章与翁同龢的身份与籍贯,还暗含二人羁绊太深之意。

image.png

翁同龢,江苏常熟人,道光十年(1830年)出生。官居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其父 是 、 两朝的宰相兼帝师。翁心存有四子,长子翁同书官至安徽巡抚、第三子翁同爵官至湖北巡抚,翁同穌是第四子在咸丰六年考中状元。翁家在晚清政坛上名重一时。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李鸿章年少时便登科及第,于道光二十七年考中 。李鸿章在晚清时期位高权重,与他在镇压 时的显赫战功密切相关。咸丰末年,李鸿章从老师 的幕府中独立出来,建立了 ,在保卫上海和后期灭太平军及围剿东、西 的战事中屡建战功,并因此声名大噪。随后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 兼北洋通商大臣等。晚清四十年发生的大事几乎都与李鸿章有关联。

李鸿章与翁同龢的结怨同曾国藩有关。

1861年翁同书做安徽巡抚时,适逢太平军进攻定远县城,翁同书无力抵抗,定远被太平军攻占。而后,翁同书退守寿州。寿州城内的团练首领孙家泰、蒙时中等与城外团练首领苗沛霖互相仇杀,苗叛变,转攻寿州。清政府令翁同书小心处置。但翁处置失当,致使寿州失守。曾国藩上奏疏严劾翁同书,最后翁同书被判发往新疆充军。

世间盛传曾国藩弹劾 的奏疏为李鸿章起草,从此翁同龢与李鸿章结下梁子。

image.png

此后,李鸿章与翁同龢身为朝廷两大权臣,两人之间事事针锋相对,特别是在北洋水师经费问题上水火不容。

1875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亦称北洋海军),从创设之初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覆灭前,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它的发展受到多方掣肘。

1887年,河南郑州黄河决堤,户部奉旨商议预筹赈灾需款的办法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酥便借机以赈灾筹款为名,暂停购置北洋炮舰。

1891年4月,户部决定“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暂停两年,所有银子解部充饷,其幕后指使者正是翁同龢。

翁同穌认为“海疆无事”,不赞成李鸿章花费巨资建设北洋水师。而大 廷竟然听取了翁同穌的建议,作出停购炮舰的决策,使得北洋水师经费的筹集愈加困难。

1894年 爆发前,李鸿章认为不能轻易开战,翁同穌则坚决主战。李鸿章知道虽然北洋水师舰队规模与日本相当,但总吨位比不上日本,舰艇速度战斗力亦较之日本相对落后,指挥人才的缺乏争更是使北洋水师 。近些年由于停购船炮,北洋舰队未添新舰,铁甲快舰只有八艘。而日本每年都添置款为铁快新船,若是在海上交锋,恐怕难以取胜。而陆军更是捉襟见肘,弱不禁风。中日之争应寄希望于西方列强的调停,尽量避免战争。

翁同稣在甲午战争前却是极力推行他的主战主张,发动清流派以实现主战派的意志。翁同穌、 、张謇在当时成为最活跃的主战派。翁同穌积极筹划备战方案,要求李鸿章应迅速派出各军,调良兵谴 ,集兵力壮大声势。

翁同穌的学生也认为中国打不赢日本,但翁同穌却坚持己见,他认为北洋海陆两军是有能力与日本一决雄雄的,并想借此机会试一试北洋海军到底战力如何。

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于战场连连失利,李鸿章及其部下将领不断受到翁同稣等人的弹劾,要求严惩北洋诸将,并给李鸿章按上了八条大罪。

李鸿章与翁同龢之争使得人心涣散。前线战场上情势危急,后方朝廷中却非议不断。将兵们不仅要对付强大的敌人,还要担心朝臣的弹劾。后方各军的支援总是迟迟不到,北洋海陆军也没能守住疆土。

李鸿章与翁同龢之争严重耽误备战。翁同穌等人坚决主战,而李鸿章首先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外国调停失败后又继续观望,以致失去备战的最佳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雍正是怎么死的?雍正有几个儿子?

雍正是怎么死的?雍正有几个儿子?

潘濬是什么人?孙权把他用成了王炸

潘濬是什么人?孙权把他用成了王炸

嘉庆上位后,纪晓岚那时候在干什么?

嘉庆上位后,纪晓岚那时候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