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湘军将领李续宾?他为什么会在三河镇惨败殒命?

632

发布:2024-03-26 21:12:01  来自 纨绔の少年 觅知友会员


湘军将领李旭并,生于公元1818年,去世于公元1858年,为湖南湘乡人。小的时候家贫因此没有读书,后来收到罗泽南的帮助,开始读书习字,后获贡生。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席卷神州大地,腐朽的清王朝光靠八旗子弟,绿营士兵已经无法阻止起义军的步伐,因此特地命地方开办团练。湖南湘乡,百姓民风彪悍,最是适合开办团练。李续宾的师傅罗泽南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办团练的。师傅在前,弟子自然要辅助一二,于是李续宾加入湘军,帮助师傅训练士兵。

咸丰三年,太平军围攻南昌,李续宾随师傅罗泽率兵前去结尾。在此次战斗中,表现英勇,成功解救南昌,后来又相继在岳州、武昌、田家镇战役中,作为先锋与太平军交战。作战勇猛,屡次大败太平军,后以功升知州。

咸丰六年,罗泽南战死之后,李续宾接收罗泽南的队伍,成为湘军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将领,为镇压天平天国起义做出极大的贡献。

作为一位湘军中的重要将领,李续宾自然不是无能之辈。事实上李续宾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兵才能。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开始带兵打仗,而是帮助自己的师傅罗泽南训练士兵。却能将士兵们整治的服服帖帖,令行禁止。《李忠武公遗书》言:“能以兵法约束子弟,明耻教战,训练尤。”

李续宾是一位英勇无畏,作战果敢的猛将。在解围南昌之后,李续宾跟随师傅继续前往围困镇压太平军,在这期间,他“常为军锋,沿途七战皆捷”。而自他从微末中崛起,领兵镇压太平军的几年间,可以说是“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可以说是清廷用来镇压太平军中一个非常好的猛将。

等到后来,李续宾在三河镇战死之后,朝中大臣都感到非常可惜。胡林翼哀叹道:“此番长城顿失。……以百战之余,覆于一旦,是(使)全军皆寒,此数万人,将动色相戒,不可复战。”,“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丧,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咸丰帝听闻李续宾战死的消息之后,也“不觉陨涕”。曾国藩则:“哀恸填膺,减食数日。”李续宾是曾国藩手下一个非常好用的将领,曾国藩有这样的表现,是非常正常的。而咸丰帝也痛惜,则真正说明了李续宾的确是国家倚重的栋梁。

李续宾是一个勇猛的将领,但同时也带有 一点骄傲之气。他说:“天下本无难事,心以为难,斯乃真难。苟不存一难之见于心,则运用之术自出。今之时,岂无济变之才?而其心不挚。即有济变之心,而其计不决,所以难耳。”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有的时候能够帮助他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有的时候也可能会带走他的性命。

咸丰八年十一月,李续宾所带精锐在三河镇陷入到太平军的重病包围之中,最后被太平军杀死。当然也有人说,他是自杀的。李续宾一部的灭亡,使得湘军元气大损。而他之所以会陷入敌军包围圈,最终全军覆灭,就是因为他太过自傲。

当时李续宾一个月内,连连攻克四城,给予太平军重创的同时,其部也元气大伤。早在他赶赴三河镇的时候,就已经兵力不足。在上书军情的奏章说:“臣所部八千人因克复潜山,太湖、桐城及此间(舒城)留兵防守,分去三千人。数月以来,时常苦战未尝得一日之休止。伤损精锐,疮痍满目,现已不满五千人,皆系疲弱之卒。三河一带悍贼虽多,自揣犹足以制。若遇大股援贼,兵力亦恐难支。”

但最后他仍然选择了孤军升入,最后一次又一次的被天平均保卫。在三河附近的白石山的时候,太平军大队援军赶到,李续宾觉得“胜负之机,殊难预料”。他的部下多次劝他退守,但是最终他拒绝了,后来在三河场全军覆灭。

有人提出,李续宾选择深入,除了他有强大的自信之外,当时的咸丰帝屡次下旨命李续宾与太平军开战也是一个原因。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宋江和武松当年曾是结拜兄弟宋江为什么怕武松回京

宋江和武松当年曾是结拜兄弟宋江为什么怕武松回京

李隆基的少年时代过得并不快乐,他的母亲是怎么死的?

李隆基的少年时代过得并不快乐,他的母亲是怎么死的?

玄武门之事后,李世民要怎么去堵住悠悠众口?

玄武门之事后,李世民要怎么去堵住悠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