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明明知道蝗虫是可以吃的古人为何宁愿饿死都不吃

3860

对古人吃蝗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image.png

蝗灾听起来好似离我们现代生活有点远,吃遍全球的吃货们早就将蝗虫作为餐桌上的一味佳肴,由此还催生了蝗虫养殖等副业。因此不少网友还调侃:南非蝗虫要是敢来咱们祖国,14亿人都能吃光它们。

玩归玩,闹归闹。提起蝗灾,我们脑海里怎么也有个概念——农民要吃苦了。而在谈不上科技的古代,对所有人来说,蝗灾就是恐怖天灾,是世界性的灾变。

蝗灾严重的时候,每平米都有数万只,所到之处几乎瞬间光秃秃。

弘治年间蝗灾是“日为掩者三日”, 年间“飞扑人面”:不仅秒杀农作物,人畜都要遭殃;而 年间“人有不辨路径为蝗所食者”的惨状也有发生。

《 》:“去其螟螣(螣即蝗虫),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image.png

我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 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密集的蝗虫过后, ,接踵而至的是大量的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其实古代人早已知晓蝗虫不但能够吃,也具有营养价值;可是在荒年靠吃蝗虫活下来,确实是闻所未闻。

古代人为什么明明知道蝗虫可以吃,却宁愿饿死也不吃它们呢?

迷信思想:认为是老天爷的惩罚

我国古代,因为迷信非常相信天道轮回,因果循环,如果发生天灾人祸就求神拜佛。比如发生了水灾旱灾,就会到龙王庙祭祀龙王爷,或者请神甚至以人祭祀。

image.png

面对蝗虫的时候,还称之为“蝗神”。蝗灾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百姓们就会潜意识认为是不是平时哪里惹怒了蝗神,才会有这么多的蝗虫被派来惩罚人类,当发生蝗灾时,人们会在田间设案给“蝗神”磕头上香,祈求“蝗神”能给百姓留条活路。还有的地方还建立了“蝗神庙”来祈求原谅。

因为觉得蝗虫是蝗神的使者,心中充满敬畏,自然而然就不敢吃了。

还有不少人觉得蝗虫是鱼虾互相演变来的;

陆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鱼卵所化”。

《太平御览》〈虾门〉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

image.png

古代环境因素:观念与捕捉技术落后

古代治理蝗灾的相关技术的落后,对于蝗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旱灾后就爆发蝗灾是常见的“规律”,其实历史上多次发生蝗灾,仅仅是公元前707年到1935年,有 载的蝗灾就有796次,几乎每三年就发生一次。

面对观念封建的百姓,为了鼓励他们捕捉蝗虫,朝廷也是 :

唐太宗时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蝗灾。唐太宗不但下令开仓救灾,还抓了几只蝗虫,在大臣面前吃了,说:“赈灾粮食不够,就让这些蝗虫吃我的心吧,别去吃粮食了。”

image.png

影视中的唐太宗忧心蝗灾

此话一出,深得民心,大家也踊跃对付蝗灾。可惜的是,繁殖能力极强的蝗虫,形成了庞大数量的时候,人们也会产生恐惧心理。躲起来都来不及哪还敢去捕杀蝗虫?再加上蝗虫过境速度很快,古代生产力还差,完全没有足够工具和时间去捕蝗虫。

蝗灾过后还有瘟疫随之而来:在水里淹死的蝗虫会大面积污染水源,瘟疫由此产生;而严重的蝗灾还会导致很多难民逃亡,同样加快了瘟疫的传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蝗灾一旦发生,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庄稼被啃食一空,受灾人数难以想象。就算捕食蝗虫,也只能维持很短时间,靠吃蝗虫是无法度过饥荒之年的。

烹饪技术不到位,口感不佳曾有位大厨专门研究过蝗虫的菜谱,罗列了十道蝗虫菜,还起了高雅的名字:天鸡虾排、沪上醉蚂蚱、香辣蚂蚱……尽管名字很好听,但是味道一般人接受不了。

image.png

由于对未知事物怀着敬畏之心,古人一般不敢尝试新东西。而且,蝗虫的翅膀味道闻了令人难以下咽,肉少质轻,实在是没人愿意花心思去烹饪成美味。

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面对蝗灾咱们也不用慌张了。什么药剂喷杀、培育蝗虫天敌等等,但是目前我们人类也该反思,为什么现在的天灾越来越多?如果用老一辈迷信的说法“上天的惩罚”那是这种惩罚似乎很合理,因为我们没有注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也算是一种“因果循环”。

比起 的急救措施,我们似乎忘记了原本这些事不必发生。在保护环境这件事上,我们人人有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古代青楼女子年老色衰之后她们一般都会去了哪里

古代青楼女子年老色衰之后她们一般都会去了哪里

俗话说后宫不能干政慈禧又是怎么掌权的

俗话说后宫不能干政慈禧又是怎么掌权的

古代皇帝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皇帝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吗

古代皇帝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皇帝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