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荣耀

5130

发布:2021-08-03 04:02:08  来自 蓦地一相逢 觅知友会员

暮秋时节,太阳还没有下山,寒气就开始逼人。

在那闹饥荒年代,人们为了减少消耗,都早早地关门上床睡觉。我家也不例外。

那天,天还没有全黑,我家就已经关了门,熄了灯,全家八口人都已上床睡觉。

奶奶的荣耀 突然,大门口响起了“咣当——咣当——”的敲门声。

“大姨娘……大姨娘……开开门,开开门……大姨娘……”

全家人都听到了。全家人都知道是朱其福来了。

朱其福是我奶奶的妹妹的儿子,年纪还不满16岁,住在离我家约六十里外的一个小山村里。五个月前,他的父母因饥荒而病倒,不久相继离开人世。朱其福成了孤儿,由于他生来体质虚弱,干农活时就常遭人嫌。那时,农民们都在一起劳作,因为劳动能力差,朱其福每天所挣的工分只有其他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因此,他分到的口粮就比别人少四分之三。

朱其福又来叫门了,大家都知道他是来讨吃的。

这一次,我家人全部铁了心,不管门外的朱其福怎么叫喊,怎么敲门,都当做没有听见,谁也没有起床去开门。

挨到半夜时分,持续了三个时辰的叫门声终于停止了。

既然人家有意回避你,你也该有自知之明——回去吧。

没有敲门声了,全家人终于舒了一口气,静悄悄地各自睡了觉。

第二天早上,我奶奶打开大门时,吓了一大跳!

天哪!朱其福根本没有走,还是坐在大门外的门槛上,只是他已不再叫喊了。因为他实在是叫累了,也知道叫喊不管用。

奶奶终于流下了一大把眼泪,用自己的双手捧起朱其福那双冰凉的手,默默地把朱其福领到了家里。

奶奶让朱其福坐到客厅里,先给他一碗热水喝,然后流着眼泪,狠了狠心,到米缸里取米,给朱其福烧饭。

米缸里一共只剩下两斤三两大米。米缸里有一只用竹筒做成的量筒,平口装满,里面的大米正好是一斤。

奶奶一把一把地从米缸里抓米,把抓来的米放进竹筒里,以便计量。

奶奶每抓一把米似乎都抓了一把自己的心——毕竟这点米是全家八口人的口粮啊!

米从米缸里一把一把抓出,放进竹筒里。

随着米缸里的米不断在减少——竹筒里的米不断在增加,奶奶取米的手就越来越沉重了。看看米缸,又看看竹筒,奶奶有些舍不得,把一部分竹筒里的米放回米缸里。

再看看竹筒,奶奶又觉得米太少了,又往米缸里抓米……

如此,反反复复折腾了五六次,最后奶奶终于果断地取出了一斤大米,烧成饭,给朱其福吃。

第一碗饭是奶奶亲自送到朱其福手里的,桌上的菜只有两盘,一盘是咸萝卜,一盘是霉干菜。

奶奶告诉朱其福:“大的都去生产队里开早工,小的都去找野菜了。大姨娘在家里事也多,既要给家人烧早饭,还要切猪草,没有人陪你吃饭,饭你自己去盛,别客气,吃饱为止。”

奶奶忙了一通家务事后,看到朱其福默默地坐着,就又客气地对他说:“没有人陪你吃饭,饭你自己去盛,别客气,吃饱为止。”

没有想到,朱其福就是不声不响地坐着。

起初,奶奶没太在意朱其福为何不声不响地坐着,直到揭开锅盖后才明白答案。

原来,一斤米烧出来的米饭已经全部被朱其福吃光了——饭锅一干二净,干净得连锅也不必洗了。

由于闹饥荒年份连柴火也缺,迫使奶奶练就了一身“不会烧焦一颗米饭”的本事,就像今天的电饭锅烧饭一样。

那天,朱其福是跪在我奶奶面前拜了三拜后才离开我家的。

临别前,朱其福对我奶奶说:“吃过这顿大米饭,死去也甘心了。”

朱其福回去后不到十天,就传来了他被饿死的消息。

噩耗传来,奶奶大哭了一场。

然而,奶奶并不是很悲伤。

后来,奶奶就经常说:“幸好那天让其福吃了一斤米的饭。否则,以后死了如何去见妹妹啊!”

20年后,奶奶病危。

回光返照之时,奶奶拉着爸爸的手说:“娘这辈子很普通,没有做过让别人能说好的事。然而,让我自己很欣慰的事是有的,那就是给其福吃了一斤米的饭。”

奶奶临终前告诫爸爸,在自己十分困难的时候,要多想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

日月穿梭,光阴似箭。

如果奶奶健在,今年有一百岁了。虽然她老人家离开人世已经30年,村里人却没有忘记她。

今年,富起来的乡亲们决定修一部村志。经过群众推荐,村两委研究决定,首部村志将收录我奶奶的故事。这是奶奶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荣耀。

前两天,村主任把村志的初稿送给我看,我才知道奶奶的故事。

在这部村志的初稿里,记述了我奶奶“给其福烧一斤米的饭”和“让亲生儿子(我爸爸)辍学,供养子(我叔叔)上大学”的事迹。

据我叔叔说,读书成绩一直来都是我爸爸好,可是奶奶就是不支持爸爸读完小学。

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爸爸,只要有人提起奶奶,总是一脸的自豪。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亡魂归来
    暑假到了,16岁的亚男从城里来到了大山里的森林边。跟随爷爷护了一辈子林的奶奶不肯到城里,亚男就来看望奶奶。亚男美美地睡了一大觉,山里的夜晚太安静了,让亚男睡
  • 保胎鬼
    那是婆婆(奶奶)还怀着我幺姑的时候。去一个熟人家串门,一路上都好好的但是刚到熟人家不久,肚子就剧烈的疼痛了起来,仿佛要生了似的那个熟人吓了一跳,因为她知道我
  • 坟头冷饭
    那年金帅高三,正是他这一生最忙碌的日子,高考的压力压迫着每一人,同样也包括金帅。但就在那年,他又失去了一个亲人,金帅的奶奶,这个从小就特别疼他的奶奶在与病魔
  • 真实鬼故事4则
    疼爱我的奶奶文/Queen(哈尔滨布条儿)奶奶去世前一直住在里,爸爸、姑姑还有小叔轮流照顾她。那时候我在备战中考,他们怕耽误我学习,所以也没告诉我奶奶的病情
  • 沾湿的那抹杏花
    窗透初晓,窗外的滴滴雨声惊醒了这场一的梦。许久没有感受过清晨的宁静了,也许久没有聆听过静静的雨声了。小时候,总趴在床上,听雨滴到瓦片上的声音“嗒嗒嗒……”慢
  • 张二叔驱鬼
    张二叔积攒了几年心血,给儿子建了一所宅子,因长时间不住,竟然让鬼给占了。儿子快结婚了,二叔到屋子里设计一下家俱摆设,突然感到里面阴风凄凄,“嘻嗦”之声不绝于
  • 上坟
    我奶奶去世很早。他老人家去世的第二年,我爷爷带着我姑回老家去给奶奶上坟。那时候是60年代,我们老家那个乡,常年来不了一个外乡人。所以交通也极不方便。路上又遇
  • 百姓故事:怕老婆
    一  刘家村的刘柱家祖祖辈辈有怕老婆的传统。刘柱的爷爷身材高大,但生性阴柔,说话慢声细语,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伪娘”;刘柱的奶奶正好相反,身材矮小,但生性阳刚
  • 她用爱心书写诗意人生——记弟妹赵晓芳
    她用爱心书写诗意人生——记弟妹赵晓芳在我们村,提起弟妹赵晓芳尊婆爱媳的先进事迹,无人不知,无人不夸。现年67岁的她,本该到了做奶奶的年龄,因为四世同堂,上有
  • 继父泪
    我跪在继父坟前,说:“爸爸,如果您还活着,我就是结草衔环也要报答您的恩情啊!”可再多的悔泪也唤不醒憨憨的继父了。拒绝继父进家门我的亲生父亲是个走村串户的货郎
  • 退休前的校长
    他拉开抽屉,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那十叠崭新的纸币。每叠一万,共十万。这十万块钱在他的眼前闪烁,像珍珠似的引诱着他,使他像个失去理智的疯子,沉浸在其中,难以自拔。他伸出手去摸,摸着摸着,手就有些颤抖,不听使唤了。他有些紧张有些激动,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他是位中
  • 爱的领悟:夺女大战中两个妈妈相互解读母爱
    10年前,未婚妈妈姚敏生下健康可爱的女儿,初为人母的喜悦还未退却,女儿竟被人抢走,而“坏人”竟是自己“丈夫”的妻子高芳!不久,在躲避寻子中,高芳竟和孩子一起丧身车轮之下!此后十年,姚敏饱受心灵极刑,一直未能怀孕。2012年年底,她意外得知,高芳的姐姐高琼收
  • 穷时多请客
    几个人请客吃饭,如果没有事先约定好是AA制或是某人做东,人们潜意识里总是认定混得最好的那个人应该买单。以前我也这样认为,现在却反其道而行——我请混得好的人吃饭。他们在我的概念里就是贵人和富人。那次,我跟随公司几个高管到上海出差,一天工作下来。大家坐在
  • 那片坟地
    生命如同一辆驶向死亡的列车。“当岁月奔驰而过时,没有人能够明白我们的生命在以怎样的速度奔向尽头。只是当我们明白过来的时候,许多人都已经不见了。”提起清明,我总是先想起坟地,最后剩下的还是坟地。现在很少有人记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场景,
  • 父子对话
    父子都有些个性。父亲虽爱幼子,但对其志大才疏不安心平凡工作从不迁就,常批评其眼高手低的毛病。而儿子也总有他的歪理,过不了一年半载,又要兴风作浪炮制舆论,千方百计规避监督以达到其我行我素的目的。这不,今晚九点,他又给父亲发来了一篇短信:“蜈蚣百足行不及
  • 死不瞑目
    茫无边际,这是怎样的黄沙!只有稀疏几枝骆驼刺,无力地斜指着碧蓝天空。若不是迷失在这茫茫戈壁,而且极度缺水,这的确是不错的风景。三天了,无水。纵然是铁血特种兵,陈二虎也有些蹒跚了,在一场辑毒遭遇战中,他们与大分队失去了联系,而他作为侦察兵,要为剩下的
  • 热心肠贾老师
    贾老师自称孔娘子的“粉丝”,他给我的见面礼是一包真正的粉丝,龙头粉丝,绿豆做的,经煮,有韧性,是靠他的火眼金睛在偌大的超市里淘到的。贾老师刚进花甲之年,当过英语老师,涉足过酒店管理,在香港工作过很多年。他戴副眼镜,温和儒雅,说话的时候非常专注,既热情
  • 放大你的价值
    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食品公司,生产辣酱注册资金只有十几万。但老总却很有信心,在单位的文化墙上写着要做这座城市辣酱第一品牌的豪言壮语,时刻激励着员工们前进的信心。辣酱上市之前,老总寻思着给辣酱做宣传广告。他本想在这个城市某个热闹的街头租一个超大的、显眼的
  • 给贼道歉
    半夜时分,老王听到羊叫声,便叫醒儿子一块儿去看,结果看到一个贼正把羊使劲儿往羊圈外拉。老王很气愤,拿了一条绳子冲出去。那贼作势要跑,被绳索套住了脖子。老王的儿子也很配合,他从正面扑上去,将一块臭得可以灭蚊子的抹布塞进那贼的嘴里,然后两人一起将贼捆结实了,吊
  • 戏子的别离
    她是一个戏子,一个很可悲的戏子,常常穿着别人的戏服,演绎别人的故事。她忘记了自己,丢失了自我,只活在戏剧中。每当她演完戏,每当落幕的时候,她总会卸下戏服,在深夜的寂静里一个人思考,思考一些别人不曾思考的问题,进行一些自己也不懂的思考,就这样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