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骑摄旅行家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陆家地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摄影天堂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高淳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北京皓越企业管理服务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南汇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新津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觅知友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周至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人气故事

热门故事

“我不会”是最愚蠢的借口

3770

发布:2021-12-05 17:36:17  来自 野区小霸王 觅知友会员

 “我不会”是最愚蠢的借口

文/心平气和

1

我有个同事,每逢单位组织大小活动,他都不积极参加;每逢领导给他安排工作,他也退缩拒绝,每一次,他找的借口很简单:我不会。

他总是说:“我什么都不会,年龄也大了,又不提拔了,未来一眼就能看到头,能凑合过去就行了。”

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时,他却坐在办公室悠闲品茶。甚至有人羡慕他,说他什么都不会,竟然什么都不用干,多好啊!

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用干,真的值得羡慕吗?

事实上,同事成了单位可有可无的存在,更多时候,他属于“可无”的角色,还不如空气的存在。

大家都不愿和他搭班子,因为有他没他都一样,他什么都不会,跟他搭班子干活很累。

那些一味找“我不会”借口的人,更多是在逃避责任,他们安于现状,懒于学习,躺在舒适区自我陶醉。

殊不知,“我不会”,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借口,它如一堵墙,把成长进步隔在墙外,把自以为是留给自己。

2

曾经,我也喜欢用“我不会”来拒绝成长,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因此,机会一次次从我身边溜走。

刚上班时,前辈们告诉我,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再多学习其他岗位的东西,对自己有帮助。

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想,我连本职工作的知识都学不会,哪有时间学习其他,况且,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太浪费时间了。

就这样,我浑浑噩噩过了几年。

后来,领导让我到办公室当主任,我说,我不会电脑,怕紧急时刻,材料出不来,耽误工作。

结果,一位不懂电脑的同事,敢于接受挑战,当了办公室主任,后来,他努力学习,弥补短板,干得相当出色,最终被提拔重用。

那时,“我不会”的话占据了我很大一部分的生活,但我竟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次,我的工作突然出现危机,如果做不好,我将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

第一次,我感到巨大的危机感,不再纠结于“我不会”了。

作为主要责任人,面对不会的东西,我查资料,跑项目,下基层,利用一切机会,虚心向别人请教,恶补相关知识。

期间,工作上有一个环节不太完美,我准备到省城找专家请教,但单位差旅费已经超过报销范围,于是,我自掏腰包到省城,请教专家后,把这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

最终,我承担的任务圆满完成,受到省级表彰,也得到领导的认可,事后,我被安排到另外一个更好的位置。

我突然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真的不会,而是自己没有勇气去踏出学习的第一步。

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走路,就会跑,更没有人生下来什么都会。

不会就学,在学习中提高自己,拼尽全力去试一试,学了可能还会,不学就永远不会。

只有迈出“我要学”的脚步,才能摆脱“我不会”的魔咒。

3

曾经有句话:太多借口的人,过不好这一生。而有时,“我不会”这一个借口,就可以毁了你的人生。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以自己年纪大了,或者没有机会了,理直气壮地把“我不会”挂在嘴上,摆老资格,甚至有些年轻人,也是摆出一副“我不会,你能把我怎样”的架势,自己不用心学习,不愿意学习,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让别人代劳,自以为很聪明。

其实,“我不会”是懒惰者的口头禅,只会让你消极,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去学,时间一长,你也真的什么都不会了。

这样,你就会陷入“我不会、不愿学、更加不会”的恶性循环中。

躺在舒适圈不学习的时间越长,为“我不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轻易让自己败在“我不会”三个字上。

虽然他们也有“我不会”的时候,但他们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改变旧自我。“我不会”只能耽误他们一阵子,而“我能学”却能让他们用一辈子。

在他们眼里,“我不会”是最愚蠢的借口,而“我能学”才是最聪明的行动。

来源:品味遵义(ID: pwzytime6)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珍惜所拥有的幸福10
    有些东西你明明,但没有去,直到失去的时候才痛心疾首。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就是,在的时候,我们总是借口忙于工作,忙于应酬,疏忽了去回报他们
  • 打工才是最愚蠢的投资--李嘉诚的演讲
    很多人会认为打工是在赚钱。其实打工才是最大最愚蠢的投资。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除了我们的青春还有什么更宝贵?!很多人都抱怨穷,抱怨没钱想做生意又找不到资金。多
  • 这些将决定你未来的前程
    智慧启引:年轻人,你的弱点我知道。我不是你的老板,所以你不必担忧,但这很重要!你不够勤奋,你总能找到不勤奋的借口。借口就是灰,有多少灰就有多少借口。你爱说,
  • 潇洒醉一回
    阿皮不嫖不赌不抽烟,就是恋一口小酒儿,高兴时举杯畅饮,烦恼时借酒浇愁,平常日子里更是变着法子找借口喝。阿皮有喝酒的天赋,从穿开裆裤时就跟着他老子沾酒,一直喝
  • 对牛弹琴歇后语整句及解释
    对牛弹琴----牛不入耳对牛弹琴----一窍不通对牛弹琴----白费劲对牛弹琴----不通音律抱着琵琶进磨坊——对牛弹琴对牛弹琴(duìniútánqín)
  • 忘不了那双期待的眼睛
    忘不了那双期待的眼睛作者:李秀梅笔名:紫夜寒煜离家这么久,算起来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孩子小的时候,以出入不便为理由,孩子大了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总之,和父亲
  • 学习励志名言签名
    学习励志名言签名:1、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2、在懒汉的眼里,汗是苦的,脏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3、愚蠢的人总是为
  • 心无所惧万事成
    克服对失败的恐惧想要变得无所畏惧首先要克服对失败的恐惧。仅仅是因为害怕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失败,大多数人绝不会去追求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事物,他们找遍借
  • [一千零一夜]和飞机赛跑 荐
    有些人看似聪明,其实愚蠢之极;有些人看似蠢笨,其实聪慧绝顶。金融危机,董事长的公司受损不小,他想招聘几个聪明一点的人去开拓欧洲市场。这天,他叫来了人力资源部
  • 一个愚蠢的富翁
    从前,有个富翁。从小长在农村,没有上过什么学。长大后,进城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但还是没什么文化。一天,他的一个富翁朋友邀请他去做客,他爽快地答应了。尽管他已
  • 吴冠中的拒绝
    吴冠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在被法兰西学院聘为院士后,法国摄影家马克多次托人转达想要对他进行摄影报道的意愿,可都被拒绝了。马克的摄影技术堪称世界一流,还是国际友人,为何吴冠中会再三拒绝?有人追问缘由,大师无奈地讲起往事。1983年,年过花甲的吴冠中偕妻
  • 与司机的对话,乐观者思维之一
    一天去中山纪念堂看演出,回家的时候便打了“的士”,心想这样不用绕路,不用坐公交车转几趟。广州市有规矩,扬手即停,如果拒载可以投诉。所以司机也老实地停了车。我上车之后,司机问:“去哪里?”我答:“去天河。”司机显得不高兴,说,那么近,想多赚几个钱都不行。
  • 父女合谋,只为让外遇的妈妈能回家
    她是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有着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刘海,笑声像鸟儿一样清脆。她应该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拥有幸福和快乐,而命运对她并不公平。妈妈有了外遇,离开了家。离开的第二天,她又遭遇了车祸,失去了双腿,只有靠假肢来行走。如今,爸爸又抛弃了她,她只能在城市的街
  • 钓鱼
    周日,老公又要去钓鱼。我一個人在家没意思,要求跟老公一起去。出了门,老公直奔菜市场。我问:“来某市场干啥?”老公笑笑说:“买几条鱼,免得钓不到鱼心里失望。”到一鱼摊,老公挑了几条大小不一的鱼放入鱼桶里,然后笑。着说:“走,出发。”到水库一清静地方,老
  • 冯绍峰:从儒雅到霸气
    儒雅王子变身霸主“他有一张租线条的脸庞,皮肤微黑,阔大,坚毅的方下巴。那高傲的薄薄的嘴唇紧紧抿着,从嘴角的微涡起,两条疲倦的皱纹深深地切过两腮,一直延长到下颌。他那黝黑的眼睛,虽然轻轻蒙上了一层忧郁的纱,但当他抬起脸来的时候,那乌黑的大眼睛里却跳出了
  • 逃出陷阱
    李雪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私人公司。这家公司在城郊,是一家专门制售各种音像制品的地下工厂。主要通过一些神通广大的中间商依靠自己的关系和势力推销公司的产品,因此中间商脸色十分重要,如果心情愉快,不但货物销得快,资金回笼也及时,反之,工厂连发工资都成问题。
  • 好人陷阱
    西方某地发生凶案,迅速抓到杀人嫌犯,证人证言一应俱全,都说就是他干的,他无论如何喊冤都没人听。可他确实是冤枉的,侥幸逃脱的真凶也良心难受,于是他去向一个神父忏悔,说出来后,果然好多了。可这神父受不了了,他只好去向另一个神父忏悔,以缓解自己承受的压力。每个知
  • 情牵初恋爱如云烟,百万告别换来噩梦一场
    得知自己是鼻咽癌晚期,49岁的张忠诚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初恋情人那梅,跟她做最后的告别。那梅闻讯赶到医院,承诺照顾他最后的岁月。于是,他毅然离婚,并先后将100多万财产交给那梅保管。熟料,那梅拿到钱后,却逐渐疏于照顾,两人最终闹上法庭。在开庭审理期间,张忠
  • 被挫折上一堂课
    一位朋友谈到了他的遭遇。约在10多年前,他因为信任,借给朋友1800万元(台币,下同)周转。这位多年深交的好友是生意人,事业做得很大,住豪宅,出入有名车。只是两个月后,这位“好朋友”从人间消失了,完全找不到讯息,听说是为了躲债跑到美国去了。而那1800万瞬
  • 鼠王报恩
    好心救老者从前,有个小小的镇子。镇子西边一条巷子里开着一家米铺,主人叫罗小三,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罗小三为人本分老实、心地善良,和妻子张氏一起守着米铺,勉强维持着生活。罗小三隔壁是一家大户,姓贾,家里很有钱,是这个镇子上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