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圈子

财经早知道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家居装修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越野e族吧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影视制作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智能手机交流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桌游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广告设计分享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欧美帅哥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游戏开发外包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捕鱼和放生

1931

夜隐,晨至。


薄雾如拉开的纱幔,围着葱茏的山腰。晨光如水,一点儿一点儿自遥远的天际流淌至山巅,远处的树梢便被晨光点亮。


山下,有一条宁静的小河,微风轻轻吹过,宁静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


捕鱼和放生

他自山中来,一身布衣,头戴一顶宽边草帽,一只手里提着两个空鱼篓,在晨风中摇摇晃晃,一只手里拎着渔网。


他来到小河边,放下鱼篓,先是站定目测水面,然后伸手在水里一划,随后双手一挥,把渔网抛向空中,就如瞬间绽开的花朵,落入水面。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如舞台上的魔术师,娴熟而优雅。


多年捕鱼,他已经完全懂得这条河的秉性,目测水面能懂风的走向,手划水面便知鱼的动向。每天早上,他不多也不少,只下一次网,就要两篓鱼。大鱼也好,小鱼也罢,他都要,当然这条小河也没有太大的鱼。


他虽捕鱼但不食鱼,也不拿到集市上去卖鱼。倘若你问他捕鱼用来干什么,他长满胡须的嘴微微一动,吐出两个字:“坐等。”


日升三竿,山川、河流、捕鱼人尽收金色的阳光之中。这时,沿河的一条大道开始沸腾,飞驰的车辆沿着大道来来去去,消失在山中,山后就是一座城,一座繁华的城。山上有一座庙,庙里香火很盛。


网已收,鱼满篓。他悠闲地坐在河边的一块青石上,确如他所言,是在坐等。陆续有香客沿着高高的石台阶走下山来,男男女女,有领着孩子的家长,有情投意合的小夫妻。他们有的会直接驱车离去,有的会来到他面前买鱼。


他卖鱼不论斤,论条,一条10元,高高竖起的纸牌上明码标价,不还价,当然来者也不会还价。这似乎是世上最公平的交易,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无须碎言或多语,交易便轻松搞定。来者买鱼后,不会带走,而是来到河边,虔诚地把鱼一条条放入水中,名曰“放生”。


午后,两篓鱼全部卖光。一条条小鱼来自小河,又重新回归小河,他又如早上来时那样,一只手提着两个空鱼篓,摇摇晃晃,一只手拎着渔网,优哉游哉地回家。路过集市,他会买二斤牛肉,打二两散酒,也会为妻子买条丝巾,或为80岁的老娘买点儿爱吃的糖酥点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每天早上来,中午回,总是那般悠闲,那般自在,似乎和山上的庙、与河里的鱼达成某种默契。有了山上的庙,才会有虔诚的信徒来祈祷、“放生”,有了“放生”,就有了他的每天捕鱼,这形成一个完美的供需“链条”。


当然,每天来找他买鱼“放生”的人,也知道他是捕鱼者,因为他的身边就放着刚刚收妥的渔网。这也无碍,因为来买鱼者需要鱼,需要有鱼来“放生”。


买鱼者说,他们买鱼是为了“放生”,是行大善,是为自己或家人祈求幸福安康。


卖鱼者说,他捕鱼不杀鱼,仅供“放生”,也是行善。他靠卖“放生鱼”养着一家老小,小日子过得蛮滋润。


每一次途经小河边,我总会忍不住驻足静观许久,看头戴宽边草帽的捕鱼者,看前去买鱼“放生”的人。我想,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一旦形成某种平衡,就很难用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去衡量。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那桥外
    那一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走在文三路的桥上看着桥外西溪湿地的小河里远远的有人在暖暖的阳光下用双桨划着小木船那感觉我一时心动起来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第一次看《西游记
  • [新传说]爸爸的惩罚
    PART.1见见未来的爸爸大学毕业后,相楠和同在一个班的郑长宇确定了恋爱关系。相楠是家里的独生女,家住北京,父母都是高干。而郑长宇则来自大西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对于他们的婚恋,很多人不理解,好在相楠的父母比较通情达理,见女儿对郑长宇一片痴情,也就默
  • 旅途
    呼吸总是这样弥漫聚集。旅途就是旅途,背包闪烁,脚步仓促,追着列车奔跑。时间在这时刻赶我。不要掉了队伍。我簇拥进了车。窗外奔跑,漆黑一片。点间旅人闭了眼,清晰听到轨道叫,就像音律一样起伏,陪我旅途再次孤独前行,还有那边背包,陪我旅途前行。2013.6.28
  • 我有一个动物朋友
    我有一个动物,它是一只既调皮又可爱的小白猫,名叫咪咪。咪咪披着一身雪白雪白的毛,摸上去软软的,很柔顺。它那对三角形的耳朵像雷达似的,稍有动静,就能敏锐地发觉,分辨得一清二楚。咪咪的胡须可有用啦!抓老鼠时少不了它。有一次,我出于好奇,居然用剪刀去剪咪
  • [幽默故事]名要,利不要
    近日,公交公司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议题是如何跟上形势,加快公司市场化的进程,促进公司的发展。最后形成决议,总经理宣读通过:为了振兴公司,今后将采取如下措施,员工合同制,工资保底制,车辆自治制,简称三制,此外,实行月考核,累计成年终考核。小王与小里同
  • [幽默故事]难得赌一次
    张三嗜赌成性,这天晚上,他又和李四、王五、赵六一起,聚在村头的废弃门房里打麻将。刚打两圈,张三手机响了,他一看是老婆的来电,想想也知道是叫自己回家,索性关了手机。不一会儿,李四和王五家里也打来了电话,他们只听了两句,居然都拔腿溜了。赵六见状也想走,
  • [东方夜谈]这份爱金不换
    司马伟是个普通工人,谈了个女朋友,还没有结婚。这天,他坐在马桶上,习惯性地翻看着一本书,突然,马桶里发出“哐啷”一声脆响,司马伟手一抖,吓了一跳,再一想,难道是把结石屙出来了?司马伟患有胆结石,前段时间吃了几服草药,那是民间偏方,说是可以把结石排出来,
  • [悬念故事]消失的桑塔纳
    大年初五,县外贸局办公室主任余航突然不知去向,接到报案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高翔带了副手小毛立刻赶到余航家,作进一步调查。余航的妻子向雪梅说,余航是昨天傍晚五点左右离开家的,开了一辆“桑塔纳”去东海饭店和朋友聚餐,可是到现在也没有回来,所有能打的电话都
  • [幽默故事]彻底坦白
    一个抢劫银行的罪犯,被抓进了警察局,可是这家伙就是不肯供认窝藏赃款的地方。“看来只能动用这个了。”警长从抽屉里掏出了一瓶白色药剂,这是警察局的科学研究所刚刚研制出来的新药,叫“自白剂”。这种药目前还没有应用于警察局的一线工作,但是据开发这药的科研人员说
  • [外国故事]奇怪的交易
    伦敦的夜晚总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这天夜里,两个中年绅士刚从豪华饭店里一番花天酒地后出来,突然看见马路边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那流浪汉挣扎着向这两个体面的绅士爬去,声音微弱地乞求道:“救救我……我是饿的……”这两个中年绅士一听,乐了,其中一个叫
  • [传闻逸事]鸳鸯斋传奇
    民国年间,清河城里有家酱肉店,名叫鸳鸯斋。据说店名原本不是如此,百多年前有一个酸秀才吃过店里的酱肘子,叹道:清河酱肉有肉香、药香和豆香,唯独此店的肉除这三香以外,另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异香,让人回味无穷,当属第一!见店名普通,店里又只有夫妻二人,便建议
  • [新传说]藤缠树
    镇上有对老夫妻,男的叫阿树,女的叫大兰。两人已退休在家,衣食无忧。只是大兰有个缺点,把钱看得太重。这天,大兰正在家看一档家政节目,突然心血来潮地对阿树说:“我想去上海当保姆,听说一个月也能挣5000块呢!”阿树“哼”了一声说:“你吃错药了?
  • [海外故事]买猫粮的老妇人
    威廉·布里坦,美国著名童书作家,出版过两部很受青年欢迎的小说《全球的金钱》和《魔鬼的毛驴》,代表作有《五毛钱的愿望》等。斯特朗是一个高中科学老师。每天中午十二点十五分,他站在教室窗前,都会看到平德里克小姐准时走过学校门口,去附近的一家食品店买东西。
  • [幽默故事]平均工资
    赵明贷款买房后,每月要还一千五百元的贷款,他辞去原来的工作到另一家企业应聘。因为这家企业的招聘广告上说,职工月平均工资可达到四千元,赵明一想乐了,这可是自己原来工资的两倍多呀!除了还贷,自己还会有二千五百元的剩余,日子还能过得比较宽裕。这一天,赵明
  • [幽默故事]郭师傅的包子
    大刘最喜欢吃包子,经常到楼下郭师傅的铺子买包子吃。但最近,大刘发现了一个问题:郭师傅的的包子虽然好吃,但这个人大大咧咧的,卫生意识不强,他还爱抽烟,右手两个指头被熏得焦黄,老是用这只手直接给客人拿包子。从这以后,大刘吃郭师傅的包子时,总觉得里面有股
  • [新传说]拆迁拉锯战
    刘三为人精明,是个有便宜就占,打死都不肯吃一点亏的主儿。他所在的东关村以前属于城郊,这些年城市飞速扩展,日新月异,没几年工夫,东关村就被高楼大厦包围,成了“城中村”,拆迁指日可待。刘三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整天眼巴巴地盼望着拆迁,拆迁除了能住上新楼,还能获得高
  • [传闻逸事]柴沟三绝
    “左右舞动半月刀,上下翻飞削面条,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舌尖上的刀光剑影,酒菜里的隐隐杀机,尽在精彩故事中。五行醉螃蟹解放前,高密市柴沟镇后面有座庙叫“千佛阁”,院墙厚而高,庭院深而阔。日本鬼子
  • [新传说]“大款”请保姆
    华嫂是个下岗工人,一直在找工作,可工作像长了眼睛,见了她就躲。眼看没指望了,哪知道这天一个叫黄小云的姐妹跑来说:“华嫂,这回你交上好运了,有个大款想请你到他家做保姆。”华嫂奇怪地问:“大款?你跟我芦席铺在炕席上,高不了一篾片,怎么会认识一个大款?”黄小云呵
  • [情节聚焦]世界上最自私的人
    菲里斯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这天早上他刚到办公室,秘书就推门进来报告:“菲里斯先生,外面有两个警察想见您。”不一会儿,一胖一瘦两位警察走了进来。胖警察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是中心监狱的狱警,有件事要麻烦您:我们监狱里有一位死刑犯人,过几天就要行刑了,他向我们提了
  • [新传说]“撞”出来的故事
    好几年前,人们说:“社会是所大学校。”好几年后,人们接着这句话,又说:“学校是个小社会。”这些年里,社会发展了,经济增长了,就连学校也开放了,你瞧,一个小学校里,居然汇集了社会各色的孩子。说到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易绍红夫妻俩最有发言权,易绍红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