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故事

热门圈子

宝安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美食阵营圈服务分享社区圈子大鹏新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雨花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青山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洪山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福田服务社区服务分享社区圈子设计时报服务分享社区圈子浏阳社区圈子服务分享社区圈子

热门故事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3309

现今,信徒们的火气似乎越来越大,狂傲风骨仿佛神圣的旗帜,谁若对其所思所行稍有疑虑或怠慢,轻则招致诅咒,重则引来追杀。这不免让人想起“红卫兵”时代的荒唐,大家颂扬和憧憬的是同一种 未来,却在实行的路途上相互憎恨乃至厮杀得英雄辈出, 倒乘机飘离得更加遥远。很像两个 为一块蛋糕打架,从桌上打到桌下,打到屋外再打到街上,一只狗悄悄来过之后,理想的味道全变。

很多严厉的教派,让我不敢靠近。

闻佛门“大肚能容”可“容天下难容之事”,倍觉亲近,喜爱并敬仰,困顿之时也曾得其教益。但时下,弄不清是怎么一来,佛门竟被信佛的潮流冲卷得与特异功能等同。说:佛就是最高档次的特异功能者,所以洞察了 的奥秘。说:终极关怀即是对这奥秘的探索,唯此才是生命的根本意义,生命也才值得赞美。说:若不能平息心识的波澜,人就不可得此功能也就无从接近佛性。言下之意是生命也就失去 ,不值得赞美。更说:便是动着行善的念头,也还是掀动了心浪,唯善恶不思才能风息浪止,那才可谓佛行。如是之闻,令我迷惑不已。

从听说特异功能的那一天起,我便相信其中必蕴藏了非凡的智识,是潜在的科学新大陆 。当然不是因为我已明了其中奥秘,而是我相信,已有的科学知识与浩瀚的宇宙奥秘相比,必仅沧海一粟,所以人类认识的每一步新路必定难符常规;倘不符常规即判定其假,真就是“可笑之人”也要失笑的可笑之事了。及至我终于目睹了特异功能的神奇,便更信其真,再听说它有多么不可思议的能力,也不会背转身去露一脸自以为是的嘲笑。嘲笑曾经太多,胜利的嘲笑一向就少。

但是——我要在“但是”后面小做文章了(其实大小文章都是做于“但是”之后,即有所怀疑之时)。是但是!我从始至今也不相信特异功能可以是宗教。宗教二字的色彩不论多么纷繁,终极关怀都是其最根本的意蕴。就是说,我不相信 就是凭借特异功能去探索生命的奥秘。那样的话它与科学又有什么不同?对于生命的奥秘,你是以特异功能去探索,还是以主流科学去探索,那都一样,都还不是宗教不是终极关怀,不同的只是这探索的先进与落后、精深与浅薄以及功效的高低而已。而且这探索的前途,依“可笑之人”揣想,不外两种:或永无止境,或终于穷尽。“永无止境”比较好理解,那即是说:人类的种种探索,每时每刻都在限止上,每时每刻又都在无穷中;正因如此,才想到对终极的询问,才生出对终极的关怀,才要问生命的意义到底何在。而“终于穷尽”呢,总让人想不通穷尽之后又是什么?即便生命的奥秘终于了如指掌,难道生命的意义就不再成为问题吗?

我总以为,终极关怀主要不是对来路的探察,而是对去路的询问,虽然来路必要关心,来路的探察于去路的询问是有助的。在前几年的文学寻根热时,我写过几 话:“小麦是怎么从野草变来的是一回事,人类何以要种粮食又是一回事。不知前者尚可再从野草做起,不知后者则所为一概荒诞。”这想法,至今也还不觉得 反悔。人,也许是猴子历经劳动后的演变,也许是上帝快乐或 时的创造,也许是神仙智商泛滥时的发明,也许是外星人纵欲而留下的野种,也许是宇宙能量一次偶然或必然的融合,这都无关宏旨;但 业已产生,这一事实无论其由来如何总是要询问一条去路,或者总是以询问去路证明它的存在,这才是关键。回家祭祖的路线并不一定含有终极关怀,盲流的家园可以是任意一方乐土,但精神放逐者的家园不可以不在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若是退回到猴子或还原为物理能量,那仿佛我们千辛万苦只是要追究“造物主”的错误。“道法自然”已差不多是信徒们的 ,但是人,不在自然之中吗?人的生成以及心识的生成,莫非不是那浑然大道之所为?莫非不是“无为无不为”的自然之造化?去除心识,风息浪止,是法自然还是反自然,真是值得考虑。(所谓“不二法门”,料必是不能去除什么的,譬如心识。去除,倒反而证明是“二”。“万法归一”显然也不是寂灭,而是承认差别和矛盾的永在,唯愿其和谐地 ,朝着真善美的 。)佛的伟大,恰在于他面对这差别与矛盾以及由之而生的人间苦难,苦心孤诣沉思默想;在于他了悟之后并不 这 间,依然心系众生,执着而艰难地行愿;在于有一人未度他便不能安枕的博爱胸怀。若善念一动也违佛法,佛的传经布道又算什么?若是他期待弟子们一念不动,佛法又如何传至今天?佛的光辉,当不在大雄宝殿之上,而在他苦苦地修与行的过程之中。佛的轻看佛法,绝非价值虚无,而是暗示了理论的局限。佛法的去除“我执”,也并非是取消理想,而是强调存在的多维与拯救的无限。

(顺便说一句:六祖慧能得了衣钵,躲过众师 的抢夺,星夜逃跑……这传说总让我怀疑。因为,这行动似与他的着名偈语大相径庭。既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倒又怎么如此地看重了衣钵呢?)

坦白说,我对六祖慧能的那句偈语百思而不敢恭维。“本来无一物”的前提可谓彻底,因而“何处染尘埃”的逻辑无懈可击,但那彻底的前提却难成立,因为此处之“物”显然不是指身外之物以及对它的轻视,而是就神秀的“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而言,是对人之存在的视而不见,甚至是对人之 价值的取消。“本来无一物”的境界或许不坏,但其实那也就没有好歹之分,因为一切都无。一切都无是个省心省力的办法,甚至连那偈语也不必去写,宇宙就像人出现之前和灭绝之后那般寂静,浑然一体了无差异,又何必还有罗汉、菩萨、佛以及种种境界之分?但佛祖的宏愿本是根据一个运动着的 而生,根据众生的苦乐福患而发,一切都无,佛与佛法倒要去救助什么?所救之物首先应该是有的吧,身与心与尘埃与佛法当是相反相成的吧,这才是大乘佛法的入世精神吧。所以神秀的偈语,我以为更能体现这种精神,“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这是对身与心的正视,对罪与苦的不惧,对善与爱的提倡,对修与行的坚定 。

也许,神秀所说的仅仅是现世修行的方法,而慧能描画的是终极方向和成佛后的图景。但是,“世上可笑之人”的根本迷惑正在这里:一切都无,就算不是毁灭而是天堂,那天堂中可还有差别?可还有矛盾?可还有运动吗?依时下信佛的潮流所期盼的,人从猴子变来,也许人还可变到神仙去,那么神仙即使长生是否也要得其意义呢?若意义也无,是否就可以想象那不过是一棵树、一块石、一座坚固而冷漠的大山、一团 随生随灭的星云?就算这样也好,但这样又何劳什么终极关怀?随波逐流即是圣境,又何必念念不忘什么“因果”?想来这“因果”的牵念,仍然是苦乐福患,是生命的意义吧。

当然还有一说:一切都无,仅指一切罪与苦都无,而福乐常在,那便是仙境便是天堂,便是成佛。真能这样当然好极了。谁能得此好运,理当祝贺他,欢送他,或许还可以羡慕他。可是剩下的这个人间又将如何?如果成佛意味着独步天堂,成佛者可还为这人间的苦难而忧心吗?若宏愿不止,自会忧心依旧,那么天堂也就不只有福乐了。若思断情绝,弃这人间于不闻不问,独享福乐便是孜孜以求的正果,佛性又在哪儿?还是地藏菩萨说得好:“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想这才是佛性之所在。但这样,便躲不过一个悖论了:有佛性的誓不成佛,自以为成佛的呢,又没了佛性。这便如何是好?佛将何在?佛位,岂不是没有了?

或许这样才好。佛位已空,才能存住佛性。佛位本无,有的才是佛行。这样才“空”得彻底,“无”得真诚,才不会执于什么衣钵,为着一个领衔的位置追来逃去。罗汉呀、菩萨呀,那无非标明着修习 的进程,若视其为等等级级诱人的宝座,便难免又演出评职称和晋官位式的闹剧。佛的本意是悟,是修,是行,是灵魂的拯救,因而“佛”应该是一个动词,是过程而不是终点。

修行或拯救,在时空中和在心魂里都没有终点,想必这才是“灭执”的根本。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矛盾不休,运动不止,困苦永在,前路无限,何处可以留住?哪里能是终点?没有。求其风息浪止无扰无忧,倒像是妄念。指望着终点(成佛、正果、无苦而极乐),却口称“断灭我执”,不仅滑稽,或许就要走歪了路,走到为了独享逍遥连善念也要断灭的地步。

还是不要取消“心识”和“执着”吧——可笑如我者作如此想。因为除非与世隔绝顾自逍遥,魔性佛性总归都是一种价值信奉;因为只要不是毁灭,灵魂与肉身的运动必定就有一个方向;因为除了可祝贺者已独享福乐了之外,再没见有谁不执着的,唯执着点不同而已。有执着于爱的,有执着于恨的,有执着于长寿的,有执着于功名的,有执着于投奔天堂的,有执着于拯救地狱的,还有执着于什么也不执着以期换取一身仙风道骨的……想来,总不能因为有魔的执着存在,便连佛的执着也取消吧,总不能因为心识的可能有误,便连善与恶也不予识别,便连魔与佛也混为一谈吧。

佛之轻看心识,意思大概与“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永远是灰色的”相似。我们的智力、语言、逻辑、科学或 的理论,与生命或宇宙的全部存在相比,是有限与无穷的差距。今天人们已经渐渐看到,因为人类自诩为自然的主宰,自以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便可引领我们去到天堂,已经把这个地球榨取得多么枯瘪丑陋了,科学的天堂未见,而人们心魂中的困苦有增无减。因此,佛以其先知先觉倡导着另一种认识方法和 态度。这方法和态度并不简单,若要简单地概括,佛家说是:明心见性。那意思是说:大脑并不全面地可靠,万勿以一(一己之见)概全(宇宙的全部奥秘),不可妄尊自大,要想接近生命或宇宙的真相,必得不断超越智力、逻辑、理论的局限,才能去见那更为辽阔奥渺的存在;要想创造人间的幸福,先要遵法自然的和谐,取与万物和平相处的态度。这当然是更为博大的 ,但可笑如我者想,这并非意味着要断灭心识。那博大的智慧,是必然要经由心识的,继而指引心识以及与心识通力合作。就像 都曾是从小学校里走出来的,而 的成就虽然超越了牛顿但并不取消牛顿。超凡入圣也不能弃绝了科学技术,最简单的理由就是芸芸众生并不个个都能餐风饮露。这是一个悖论,科学可以造福,科学也可以生祸,福祸相倚,由是佛的指点才为必要。语言和逻辑呢,也不能作废,否则便是佛经也不能读诵。佛经的流传到底还是借助了语言文字, 的字里行间也还是以其严密的逻辑令人信服、教人醒悟。便是玄妙的禅宗公案,也仍然要靠人去沉思默解,便是“非常道”也只好强给它一个“非常名”,真若不流文字,就怕那智慧终会湮灭,或沦为少数慧根丰厚者的独享。这又是一个悖论,语言给我们自由 ,同时给我们障碍,这自由 与障碍之间才是佛的工作,才是道的全貌。最要紧的是:倘在此心识纷纭、执着各异的世界上,一刀切地取消心识和执着,料必要得一个价值虚无的麻木硕果,以致佛魔难分,小术也称大道,贪官也叫公仆,恶也做佛善也做佛,佛位林立单单不见了佛性与佛行。

心识加执着,可能产生的最大祸患,怕就是专制也可以顺理成章。恶的心识自不必说,便是善的执着也可能如此。比如爱,“爱你没商量”就很可能把别人爱得痛苦不堪,从而侵扰了 的自由 和权利。但这显然不意味着应该取消爱,或者可爱可不爱。失却热情(执着)的爱早也就不是爱了。没有理性(心识)的爱呢,则很可能只是 的泛滥。美丽的爱是要执着的,但要使其在更加博大的维度中始终不渝,这应该是佛愿的指向,是终极的关怀。

心识也好,智慧也好,都只是对存在的(或生命奥秘的)“知”,不等于终极关怀。而且,智慧的所“见”也依然是没有止境,佛法的最令人诚服之处,就在于它并不讳言自身的局限,和其超越、升华的无穷前景。若仅停留于“知”,并不牵系于“愿”付之于“行”,便常让人疑惑那是不是借助众生的苦难在构筑 的光荣。南怀瑾先生的一部书中的一个章节,我记得标题是“唯在行愿”,我想这才言中了终极关怀。终极关怀都是什么?论起学问来令人胆寒,但我想“条条大路通罗马”,千头万绪都在一个“爱”字上。“断有情”,也只是断那种以占有为目的、或以奉献求酬报的“有情”,而绝不是要把人断得麻木不仁,以致见地狱而绕行,见苦难而逃走。(话说回来,这绕行和逃走又明显是“有情”未断的表征,与地藏菩萨的关怀相比,优劣可鉴。)爱,不是占有,也不是奉献。爱只是自己的心愿,是自己灵魂的拯救之路。因而爱不要求(名、利、情的)酬报;不要求酬报的爱,才可能不通向统治他人和捆绑自己的“地狱”。地藏菩萨的大愿,大约就可以归结为这样的爱,至少是始于这样的爱吧。

但是,我很怀疑地藏菩萨的大愿能否完成。还是老问题:地狱能空吗?矛盾能无吗?困苦能全数消灭吗?没有差别没有矛盾没有困苦的世界,很难想象是极乐,只能想象是死寂。——我非常渴望有谁能来驳倒我,在此之前,我只好沿着我不能驳倒的这个逻辑想下去。

有人说:佛法是一条船,目的是要渡你去彼岸,只要能渡过苦海到达彼岸,什么样的船都是可以的。对此我颇存疑问:一是,说彼岸就是一块无忧的乐土,迄今的证明都很无力;二是“到达”之后将如何?这个问题似在原地踏步,一筹莫展;三是,这样的“渡”,很像不图小利而要中一个大彩的心理,怕是聪明的人一多,又要天翻地覆地争夺不休。

所谓“断灭我执”,我想根本是要断灭这种“终点执”。所谓“解脱”,若是意味着逃跑,大约跑到哪儿也还是难于解脱,唯平心静气地接受一个永动的过程,才可望“得大自在”。彼岸,我想并不与此岸分离,并不是在这个世界的那边存在着一个彼岸。当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时,我想,他的心魂已经进入彼岸。彼岸可以进入,但彼岸又不可能到达,是否就是说:彼岸又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我想是的。彼岸、普度、宏愿、拯救,都是动词,都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而过程,意味着差别、矛盾、运动和困苦的永远相伴,意味了普度的不可能完成。既然如此,佛的“普度众生”以及地藏菩萨的大愿岂不是一句空话了?不见得。理想,恰在行的过程中才可能是一句真话,行而没有止境才更见其是一句真话,永远行便永远能进入彼岸且不弃此岸。若因行的不可能完成,便叹一声“活得真累”,而后抛弃爱愿,并美其名为“解脱”和“得大自在”——人有这样的自由 ,当然也就不必太反对,当然也就不必太重视,就像目送一只“UFO”离去,回过头来人间如故。

还有一种 ,认为:说到底人只可拯救自己,不能拯救他人,因而爱的问题可以取消。我很相信“说到底人只可拯救自己”,但怎样拯救自己呢?人不可能孤立地拯救自己,和,把自己拯救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去。世上如果只有一个人,或者只有一个生命,拯救也就大可不必。拯救,恰是在万物众生的缘缘相系之中才能成立。或者说,福乐逍遥可以独享,拯救则从来是对众生(或曰人类)苦乐福患的关注。孤立一人的随生随灭,细细想去,原不可能有 的提出。因而爱的问题取消,也就是拯救的取消。

当然“爱”也是一个动词,处于永动之中,永远都在理想的位置,不可能有彻底圆满的一天。爱,永远是一种召唤,是一个问题。爱,是立于此岸的精神彼岸,从来不是以完成的状态消解此岸,而是以问题的方式驾临此岸。爱的问题存在与否,对于一个人、一个族、一个类,都是生死攸关,尤其是精神之生死的攸关。

zhl201703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新传说]口罩
    过年期间,疫情爆发了,官宣的防控措施中有一条“戴口罩,讲卫生”。可口罩呢?大力草木皆兵地走在大街上,跑了好几家药店,每家的存货都已卖了个精光。没有买到口罩,大力愈发惶恐不安,简直喘不过气来,总感觉病毒无处不在。他宁愿酱油拌饭,也不让老婆出去买菜;进
  • [幽默故事]捡漏
    阿峰想淘一两件古董,就去找在古玩街摆摊的表哥。表哥实话实说——古玩街假货太多,很难遇到真东西。阿峰听不进去,还是天天在古玩街转悠。一天,古玩街来了个老头,手里转着两个健身球。所过之处,摊主都恭恭敬敬地喊:“韩爷好!”阿峰奇怪地问:“这老头谁
  • [新传说]主编不好当
    乡里也要办报纸这天,石头乡的刘乡长突然接到老婆的电话,让他给外甥张有成在乡政府安排个工作。这个张有成是刘乡长妻姐的儿子,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门心思要当作家,整天憋在家里写小说、编故事,可几年下来,也就发了几个豆腐块。看来现在他是梦醒了,要做点正事了
  • [幽默故事]等等再说
    阿良和妻子都是京漂一族,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北京买套房子。特别是最近,妻子就要生孩子了,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小宝宝生在自己家里,因此,买房子的事情十万火急。一个周末,阿良去郊区看房子。好不容易相中一套房子,喜滋滋地掏出手机正想告诉妻子,谁知一开
  • [东方夜谭]明亮的眼睛
    PART.1旧事重提阿洪是个卡车司机,这天,他开车路过郊区时,一个老头站在路中间朝他招手,要他停车,阿洪停了车。老头说,他是对面村子的人,有事找阿洪,想请阿洪到家里说说话。阿洪不认识这老头,当然不肯下车,老头就堵在路中间,不让阿洪走,阿洪想想自己走南闯
  • [新传说]偷棵摇钱树
    PART.1吴二狗傻了吴二狗是吴家村的一个二流子。前不久,他出去逛了几个月,等回来后,人就变怪了,常坐在村里的樟树底下发呆,偶尔还会发出几声傻笑,人们暗地里全在猜测,吴二狗是不是傻了?可吴二狗不在乎村民们怎么想,因为他这次是回来赚大钱的!前段时
  • [新传说]一起去站哨
    一座大山把山的两边隔成两个世界。山那边是一座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山这边是解放军部队的一个弹药库,沟深草密,人迹罕至。负责看守弹药库的是一个排,战士们极少有机会能够到山那边去看看,只能站在山上的哨位上,远远看着山那边的城市,想象着那里的人是怎么
  • [幽默故事]老婆爱打包
    阿强的老婆下午去喝喜酒,叮嘱阿强千万不要做晚饭,等她连饭带菜一块打包回家。早在两天前,老婆就在酝酿这场喜酒该怎么打包了。说来也是,阿强家可不富裕,喝个酒花去二百块,怎么也得好好打个包,能省一顿是一顿。下班回家后,阿强和儿子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兴奋
  • [阿P幽默]阿P回家
    眼看春节快到了,阿P一家也准备回家乡过年。这天,老婆小兰对阿P说:“阿P,我们在城市打拼也好多年了,这次回家可不能让人看低了!”这一说,说到阿P的软肋。阿P是个要面子的主儿,他在城里开出租,一直想能挣到大钱,好在乡亲们面前风风光光一回。想法挺美好的,可现实
  • [幽默故事]刷卡要努力
    打开本文图片集吴勇是个小老板,手下有五六个人。这天,公司来了个信用卡推销员。吴勇问能批多少透支额度,推销员说一般员工批个两万没问题,老板应该能批三万以上。吴勇挺满意,和大家一起填了申请表。信用卡批下来后,吴勇傻了眼:手底下的员工都批了两万额度,唯独他只
  • [新传说]多出来的鸡屁股
    人生充满误会,不断地误会别人,又被别人误会,谁都不愿意发生误会,因此,人们渴望理解,可真正的理解太可贵了……再过不久就是“3·15消费者权益日”了,这几天关于“打假”和“维权”的问题成了热点话题。张宝东是城里有名的打假英雄,眼看权益日要到了,他想到这么
  • [幽默故事]圆了一个谎
    老张家住合肥,三年前他辞了职,当上了自由撰稿人,这样一来,人倒是自由了,但烦恼也接踵而来:周边城市的那些大学同学常常或公或私地跑来找他玩,谁让老张不用上班呢,完全可以当个义务“全职”导游!只要老张接到他们的电话,听到的头一句话必定是:“我在火车站,过来
  • [典藏故事]瞎子挨打
    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哑巴正在河边的一棵柳树下乘凉,忽然,他看见一个瞎子一步一步朝河边走去,眼看这个瞎子就要掉进河里,哑巴十分着急,他想喊可发不出声,他想去拦已来不及了,情急之下,他捡起身边的一块小石头,朝瞎子扔过去。瞎子的头被打破了,鲜血直流,他倒走几
  • [民间故事]做人还是本分些
    七里铺有户张姓人家,家有一女,名叫翠儿,年方十八。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这话一点也不假,正因为翠儿长得模样出众,弄得方圆十里的年轻后生们梦寐以求,纷纷请媒婆前去求亲,其中也有不少是富家子弟和官宦人家,却都被张家拒之门外。张家是七里铺的外来户,不过举
  • [海外故事]开枪的理由
    在南非的莽莽密林里有一个古老的部落,部落里有一个女人,叫古丽莎,她长得很丑,丑得从来不敢摘下自己的面纱。古丽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可奇情艳遇根本和她无缘,古丽莎很失落,也很忧伤。古丽莎的父亲名叫亚马逊,是酋长,在部落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酋长为女儿的
  • [新传说]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PART.1神秘的卖瓜人王长鸣是地区农科所的研究员,这两年一直致力于改良当地的西瓜品种,可苦于当地的土质水质,反复实验,结果都不太理想,这让他很苦恼。这一天下午,王长鸣的妻子白丽从外面买了一个西瓜,切好后给王长鸣送进书房,白丽以为他会像往常那样随意
  • [海外故事]神秘的“薰衣草”
    奈尔是一个黑帮的小头目,他黑白两道通吃,能从警局内网上得到很多绝密信息,为黑帮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数次帮助自己人逃脱了警方的缉捕。业余时间,奈尔喜欢收藏艺术品,鉴赏水平很高。话说这天,一个朋友拿着几幅油画找到奈尔,让他帮忙看看值多少钱。
  • [幽默故事]骗倒美女
    今天和一个跟我一起的同乡(男)晚上加班干活,凌晨12点多才搞定,晚上街上已经快没有人了也快没有车了,我俩就快速的跑去公共客车站,等末班车的到来,一边聊天一边等车。不一会客车开来了,车开里面居然没有一个人!这时我俩刚要上车,从后面又跑过来一个人,是个
  • [传闻逸事]魂断苍龙寨
    PART.1救命的粮食滇藏交界处,有个苍龙寨,寨外有一条奔腾不息的金沧江,这里是横断山脉的深处,地势险要,四百多人的寨子临江立在山脚处。寨子里都是汉人,相传是明末时一支明军的部队被清军一路追杀,一些散兵游勇逃到这里避难,以后就繁衍子孙,自成村寨
  • [民间故事]一箭之地
    明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攻打济南时,遭到了守将盛庸的抵抗,久攻不下,还在东昌府遭到伏击,朱棣差一点丧命乱军之中。他恨恨地对手下将士说:“有朝一日打下东昌府,我要在这里屠城三日!”再出兵时,朱棣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最终打下了济南,随后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