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很常见正确护理有8个步骤

3684

发布:2021-11-13 02:32:12  来自 猫街少女梦 觅知友会员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早产儿更容易患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天略少。新生儿肺部感染可发生在产前、产时、产后。产前如果胎儿在宫内缺氧,吸入羊水,一般在出生后1~2天内发病。产时如果早期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亦可使胎儿感染肺炎。婴儿出生后如果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也很容易受到感染。另外,也可能由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部引发肺炎。新生儿肺炎主要分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两大类。

新生儿肺炎如何治疗 新生儿肺炎如何护理 新生儿肺炎怎么治疗


  识别新生儿肺炎的方法

  新生儿肺炎和婴幼儿肺炎的症状很不相同,婴幼儿肺炎起病时往往都有发热,然后咳嗽,严重者有气急、口周青紫、嗜睡、鼻子一扇一扇、拒食等表现。而新生儿肺炎往往不发热,有时反而全身发凉,体温不升,甚至没有咳嗽。当家长看到新生儿口吐泡沫,不吃、不哭时就要引起重视。如发觉婴儿反应差,面色发青或发灰,有成人一样的呻吟和气急,小鼻子不停地扇动,小脑袋随着气急加重与呼吸同时一点一点(医学上称点头呼吸),胸骨上、肋骨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出现凹陷,这时病情已相当严重了,要急送医院治疗,不得有丝毫拖延。

  新生儿肺炎的防治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这种物质可以起到保护呼吸道粘膜免遭病原体的侵袭,达到防病的目的。

  防止胎内感染——如母亲有感染以及难产娩出的新生儿有可能患肺炎时可考虑选用抗生素预防。

  环境卫生——家中卧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探视,尤其是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宜接触新生儿,家庭人员接触新生儿应认真洗手,以防将病原体传给新生儿而患病。同时最好天天给新生儿洗澡,避免皮肤、粘膜破损,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以达到预防新生儿肺炎的目的。

  由于新生儿咳嗽反射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咳出,易引起窒息,故必须经常吸痰、雾化,以保持患儿气道通畅;孩子在患病期间,一般食欲较差,吃得很少,需静脉点滴输液来补充热量;新生儿抵抗力极差且病情变化快,必须静脉输抗生素;如果发生了气胸或纵隔气肿,需要及时外科抽气引流。所以,新生儿肺炎原则上都应该住院治疗。

  病情稳定的轻症肺炎也可以不住院,但是必须经过医生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症状常不典型,故在注意诊断、加强治疗的同时,护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2)体位: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喂养: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4)吸氧: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者应立即吸氧。烦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给氧,每分钟给氧量1~2L。使用时,漏斗边沿距口鼻1cm左右,太远则浪费氧气、效果不好,太近则影响气体交换而加重呼吸困难。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要间歇吸氧。

  (5)吸痰: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新生儿反应低下,不会咳痰,故要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吸痰时,采用口对口或大注射器连接导管吸痰,吸痰动作要轻,避免过分刺激。

  (6)体温:新生儿肺炎体温多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7)输液时:每分钟以4~6滴为宜,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

  (8)新生儿反应能力差:肺炎初常无呼吸道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奶时,说明病情较重,要积极抢救治疗。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宝宝资讯推荐:

  • 宝宝爱揉眼睛或可这两个原因导致
    有些宝宝喜欢揉眼睛,但是爸爸妈妈们却会忽略这个小小的动作,可是宝宝喜欢揉眼睛可是有原因的。如果爸爸妈妈们不重视这个问题的话,宝宝很有可能
  • 宝宝学爬有哪些注意事项要注意什么
    爬行是宝宝从躺着到站立的一种过渡姿态,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们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宝宝爬的过程,并且适时地给予帮助,这样宝宝的爬行能力才能更好
  • 新生宝宝脚弯曲什么时候需要治疗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好几个月,所以腿和脚的骨头都是呈弯曲状态,至少在出生后好几个月双腿脚才会变直,并且能够自由踢腿。当然你也可以帮助宝
  • 关于坐月子的那些疑难杂问
    1、坐月子不能吃盐吗?产妇不能吃盐。因此在产妇产后的前几天,饭菜内一点盐也不放。事实上,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略吃些盐对产妇是有易处的。由
  • 女人产后锻炼要注意什么
    很多妈妈们都是身体还在恢复,就开始胡乱减肥,最后反而减出病来。特别是在哺乳的妈妈们,节食吃减肥药往往都是伤害宝宝健康的愚蠢减肥方法。最好
  • 秋季宝宝易上火遭遇便秘怎么办
    进入初秋时节,逐渐干燥的天气使得宝宝容易上火,宝宝便秘自然成了妈妈们的烦心事。虽然便秘不是大病,但是如果宝宝便秘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也会
  • 夏季给孩子补钙有哪些常见误区
    夏季是儿童生长发育旺盛的季节,也需要大量钙的摄入满足身体发育需要。那么怎么给孩子补钙最适当呢?给孩子补钙吃什么最好?含钙丰富的食物是乳类
  • 孩子夏季学游泳不得不防的几个“意外”
    游泳运动对儿童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促进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游泳还能提高幼儿抗御疾病的能力——这是由于长期游泳,幼儿适应了水的
  • 夏季分娩准妈妈哪些要注意
    夏季分娩需要注意之分娩前1、临产后,产妇情况各异,但一定注意产程中要放松,注意休息,宫缩间歇时可以睡一小觉。你自己左右不了胎儿在宫内的情
  • 大龄夫妻想生二胎这三项注意必须知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一经公布,一时间,朋友圈、网络等完全被二孩政策“霸占”。对于许多夫妻来说,想生二胎不容易。准备工作
  • 春季宝宝吃这些让娃高又壮
    很多家长都知道,春天是孩子长高的好时机,如果这个时候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钙质充分的食物,那么会让宝宝长的又高又壮的,今天育儿栏目小编就介绍几款吃了让娃长高高的食谱,宝妈们赶紧做给自己的娃吃吧。白菜虾皮蒸蛋材料:虾皮适量,小白菜少许,鸡蛋一个,调味
  • 欢度六一0-1岁宝宝礼物如何选择
    六一儿童节到啦!麻麻们是不是要给宝宝献上一份爱的小礼物呢?不过,最近有妈妈很苦恼的跟小编反映说:“我兴高采烈地给宝宝买了玩具回去,发现宝宝对玩具不感兴趣,反而对玩具的包装盒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小编认为,选择玩具应适合儿童心理发展需求,要根据宝宝年龄
  • 产后伤口恢复新妈妈需要注意什么
    产后伤口恢复之保持清洁干燥生完宝宝之后的新妈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要让自己的产后伤口能尽快的恢复。那么,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要尽量的让自己的伤口保持清洁干燥,这样才能避免伤口发生感染而影响恢复。此外,产后新妈妈要注意的是,产后回家的一周之内不能擦洗或者
  • 孕妇生活中的九不宜
    一、不宜过多饮茶孕妇不宜饮茶过多、过浓,因为茶中的茶碱(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会使胎动增加,乃至危害胎儿生长发育。二、不宜过量喝饮料由于一些饮料含有2.4%—2.6%的咖啡因、可乐宁等生物碱,孕妇喝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状,影响胎儿大脑
  • 宝宝躺着喝奶坏处多小心长大会变丑
    一、躺着喝奶是坏习惯很多妈妈都认为让宝宝躺着喝奶是较为省心和省力的喂奶方式。当宝宝哭闹着要喝奶的时候,就把他抱到床上,放到乳房旁边两人相对躺着。这种喂奶姿势让宝宝和妈妈都处在较为放松、随意的环境,宝宝很容易就睡着。要是宝宝睡着了,妈妈可以马上给宝宝
  • 关于妇科白带膏的介绍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有少量色白或无色透明无臭液体流出,尤其在月经前后及月经中期明显增多,从而起到润泽阴部、保护外阴、抗御外邪的侵袭、维持阴道及外阴的自洁作用,此为生理性白带,属于身体正常规象。而白带异常是指妇女白带增多,白带色质、气味的异常,并伴有
  •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产后抑郁
    一般来说产后忧郁症主要还是因为产妇的一种心理造成的,很多时候,女人就容易想太多,所以才会使自己的思想都不受控制,但是其实这也不用担心什么,平时只要多多注意,家人多配合,是可以有效预防的。那么,要预防就要知道目标,哪些因素容易到孩子产后抑郁呢?一是生
  • 孕妇怎么补钙好
    孕产期的妈妈一般特别注重补钙,钙质充足与否,会深远影响初生宝宝的健康。根据全国的营养调查数据,每个人在一天的膳食中摄入钙量为389mg,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孕妇摄钙量远高于此数值,要达到1000-1200mg。因此,孕妇需要通过额外的渠道补充钙的摄入。每
  • 哺乳期抽烟的危害拒绝吸烟与被吸烟
    哺乳期抽烟的危害危害一:抑制乳汁分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的女性,其乳汁分泌较少,较无法满足婴幼儿的日常哺乳需求。危害二: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通过乳汁带给婴儿,从而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据介绍,母亲有吸烟的习惯的婴幼
  • 孩子成长中的两个“反抗期”
    宝宝不让喂饭了,宝宝很久都没粘着父母了,宝宝非要出去玩泥巴,宝宝……年轻的父母有如是烦恼;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孩子早恋了,越来越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了……大孩子的父母也有他们的烦恼。前面提到的两种年龄层次,就是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1